性别喜剧一直是粗俗喜剧(闹剧)的一个重要分支,男变女、女扮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梗,戳在无数经典的故事里增加笑料。比如鲁智深扮新娘,再比如孙悟空扮女人,还有贾蓉扮演王熙凤骗贾瑞,诸葛亮送女人的衣服给司马懿等,段子比比皆是。
性别喜剧的电影很多,但大部分格调不高,难登大雅之堂。但最近我发现了一部早期黑白美国电影,主演是凯瑟琳赫本、加里格兰特,名字叫《西尔维娅·斯卡莉特》,导演是乔治·库克,可以说是名导加名角的经典作品。
当时28岁的赫本扮演女主角西尔维娅,她在影片一开始就把两根大辫子铰了,因为他爸爸是个贪污犯加小偷,法国警察正通缉他,为了掩人耳目逃到英国去,赫本主动决定要变成男孩,以便加大蒙混过关的可能性。
在去英国的轮船上,父女遇到了加里格兰特扮演的骗子,父亲满嘴跑火车,和他聊天的时候说出了自己身上缠满了未交关税的蕾丝边,可以赚一大笔。谁知等到轮船靠岸入关的时候,骗子竟然向警察举报了这一情况,让父女俩的蕾丝和盘缠都打了水漂。赫本气愤不已。
身无分文的父女坐上了去伦敦的火车,不想又遇到了骗子,赫本想要找他算账,不想骗子竟主动赔偿了他们的损失。原来骗子也偷带了几颗宝石,他此举只是想转移警察的注意力。就这样,三个人不打不相识,他们决定一起行骗,闯荡江湖。
第一策,是赫本装成流落到英国、丢失盘缠的法国小男孩,父亲和骗子在旁边装大善人,“牵驴儿”骗钱,但赫本却在紧要关头露馅,功亏一篑。没办法,骗子想起了以前的老相好---一个轻浮俗艳的女佣,他们想去她那偷些主人的东西。但赫本就像一个小麻烦,总是在最后关头破坏了整个计划,东西没偷到,女佣却决定和他们一起走,他们打算租个拖车去乡下表演,连骗带玩,游戏人间。
影片的前半部分非常热闹,非常搞笑,让我想起了塞斯·罗根和梅丽莎·麦卡西的某些电影,简直是低俗喜剧的老祖宗。赫本捏着嗓子大喊大叫大捣乱,那个轻狂相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加里格兰特也表现得非常粗俗、好色、贪婪,赫本连骂他是pig。两人在此片中都大胆突破,表现得惊世骇俗。
电影的后半部分却画风一转--乱点鸳鸯谱。赫本爱上了一个画家,陷入了三角恋;父亲爱上了女佣,但却总害怕她和别人跑了;格兰特想拿下赫本,却又对画家的女朋友蠢蠢欲动。四个人同时陷入了爱情漩涡,无法自拔。值得注意的是,赫本和女佣在片中有一段惊世骇俗的吻戏,这种拉拉之吻尽管被设计成不知情的吻,但在那个年代也算是前卫到了极点。
影片在1935年上映时,据说票房及评论都奇差,导演库克的事业一下子落入低谷,赫本也因此陷入泥潭,一连拍了好几个电影都不成功,成了票房毒药。此后,两人都非常謹慎,不再选择太出格的题材。赫本的银幕形象也渐渐固化了下来。
该片自从失败后一直销声匿迹,直到1950年代,地下影院才注意到了它的存在,经过反复放映,竟得到了一些影迷的喜爱,成了小众的Cult movie。导演库克也颇感欣慰,他一直认为这部电影是他最具原创性的作品,也是一部超越时代之作,所以要过很多年以后才会被人理解、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