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鲟柯柯 发布于:
当室友说我们来看《放牛班的春天》吧,我说是中国的吗,他说不是,我说那是法国的?他说你怎么知道。我说:直觉。
整部影片看下来,可以说是音乐战胜了题材、表演和常规式拍摄。因为唱诗班孩子的童声如此美妙,莫安琦的音质如此动人,我们会忽略了其他,把扣击心扉的歌声刻在脑海里,久久不能忘却。
作曲、导演功不可没,在为我们奉献这样一部温馨的电影同时,奉献了感人的童声合唱。电影的情节我似曾相识,很早些看过一部同样题材的...
8 .7
放牛班的春天(2004)
影评(2049)
收藏(8060)
千鲟柯柯 发布于:
我想我给不出答案,甚至,也给不出分析。
在第二次看《大象》后,我对导演拍此片的原因产生了疑问:他是要展现他的拍摄技法,还是还唤起人们对校园枪击的关注?或者两者中其中一个为侧重?
8 .0 / 7 .8
大象(2003)
影评(518)
收藏(2305)
千鲟柯柯 发布于:
“中国开放的源头应从1972年2月28日,中美签署《上海公报》算起。”毛泽东的英语翻译唐闻生说。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来我国访问。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在对抗了20多年之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同年9月25日至29日,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邀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注定是新中国不平凡
...
8 .3 / 7 .6
中国(1972)
影评(114)
收藏(708)
千鲟柯柯 发布于:
侦探片历来看得少,看到影友评价不错,才决定看看,没想到电影用了正叙的拍摄方法外(一来就让人知道凶手),情节扣人心弦,越看越有味,还明白这是部爱情片,很多人评论为“纯爱”。是啊,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爱了,为了对方不知道的爱献出自己的生命。悬疑和感情结合得自然又都饱满。
堤真一的精彩表演得到大家的公认,在看片前我为了得对上号,看了百度知道对他的介绍,知道他已获两届“日剧学院赏”最佳男
...
8 .3 / 8 .1
嫌疑犯X的献身(2008)
影评(685)
收藏(1638)
千鲟柯柯 发布于:
7 .9
超市夜未眠(2006)
影评(917)
收藏(2544)
千鲟柯柯 发布于:
这是一个平淡的故事,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故事,但是却蕴含着浅显而深刻的道理
浅显,是因为道理我们都懂,深刻,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做得不够好
那就是:好好关心我们的父母,他们越年老越要关爱、照顾他们
8 .8 / 9 .2
东京物语(1953)
影评(250)
收藏(1547)
千鲟柯柯 发布于:
观看影片过程中,逐步了解了美国的陪审员制度,带着草菅人命的可能,也带着正义的可能,真实世界的情况和这个又会有多大差异?还有理所当然地认定贫民窟的孩子一定会犯罪的假想和“贴标签”,又是我们多少人平时的习惯?在社会学里有标签理论,一个人一旦被贴上坏的标签(世俗对其的看法),就很可能再也不会变好,只会越来越坏。
我们不能像陪审员一样去讨论一个孩子的生死,但我们是否可以摘除我们的成见,我们的有色眼镜?
9 .0 / 9 .7
十二怒汉(1957)
影评(977)
收藏(3964)
千鲟柯柯 发布于:
2004年,宫崎骏推出了《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年夏天,我远离家乡到异地读大学,次年冬,在回家的列车上,我在老乡的本本里,看到了这部动画。一转眼,四年半过去,我大学毕业,又即将进入新的学校求学,而那个老乡远赴德国留学,许久没有联系。昨日,突然很想重温下这部动画,于是在阴雨绵绵的下午一点点看完一点点回忆。
在推出《哈尔的移动城堡》前,宫崎骏就明确表示《千与千寻》是他当作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世人为
...
8 .4 / 7 .8
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
影评(1104)
收藏(4206)
千鲟柯柯 发布于:
或许欧洲鼓励打破常规,鼓励创新?但这部电影问世后抨击可是不断。如今我们都在提倡创新,提倡打破常规,又有多少人能做或敢做呢?学习电影的拍摄方法,一堆框框套套,然后按部就班拍摄,当然我决不是说不学任何理论,学习间接经验很重要。可没有鼓励创新的扶持,我们只能仰望戈达尔的作品而无法打破常规拍摄一部引起激烈争论的电影最后永垂不朽。
8 .2 / 8 .0
筋疲力尽(1960)
影评(150)
收藏(1292)
千鲟柯柯 发布于:
《入殓师》我觉得是部小制作的影片,为什么人家小制作的影片能获奥斯卡,中国的无数导演少则几十万,多上千万的电影却连候选的门都进不了?看完影片谁都能明白。
8 .3 / 8 .8
入殓师(2008)
影评(2919)
收藏(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