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老师的清帝系列终于进入乾隆时期,1月看完了雍正爷系列,调整了一段时间去读其他书籍,9月开始又把阅读的部分挪回了这里,断断续续在忙碌中读完了最长的乾隆系。
很多人对乾隆六册的评价不如康雍系列高。看完之后,我能理解,但并不赞同。理解是因为,大概一是这个系列的小说甫一出来,观众无不惊艳,沉浸在像刚读金庸一样的喜悦中。待到读乾隆,已经读过了太多字,多少有点审美疲劳了。且乾隆又有六册,几乎快赶上爹和爷爷两位之和。比如我就是看完雍正后,停了大半年才下决心又翻开乾隆的。二是乾隆近些年在民间的口碑不如两位祖宗,康熙帝少年有为千古一帝极度吸粉,雍正获得正名要说也是二月河老师这个系列的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响,适逢大环境改革的需要,现在也已经把康乾盛世变为了康雍乾盛世,而乾隆在位时间长,岁数更长,野史丰富。接过手来的就是个好摊子,从他再之后就开始了走下坡路,且重用了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的和珅。所以老百姓普遍不爱乾隆。其实这不大公平,好皇孙是康熙选的,资质自是从小出众。能稳坐60年江山把人口财政都不断推上新的高峰,这不容易。最感叹的是,连宋徽宗这样啥政事不理,敌人打来了就赶紧把皇位传给儿子,然后爷俩一起让人抓走的昏君,现在人想起来都是其文化人的定位;而乾隆这样盛世皇帝本也是文艺青年,后人却以吐槽其审美和糟蹋了名家字画为乐,真是令人唏嘘。
这样说来,这个系列的小说有人不满,大概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乾隆系列恰恰是对乾隆的描写不太够,或者是不足够。相比于前两个系列里康熙和雍正的绝对男主,乾隆在自己的系列里没有那么强的存在感,对他的作用展现得不够,篇幅本来占的比例就没有绝对优势,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沉溺女色等的负面形象,难怪读者不爱他了。
而相对于乾隆,正因为主角让出了很多戏份,所以这个系列里就有了无比精彩的群像。人物鲜活,形象丰满,傅恒,李侍尧,尹继善,海兰察,和珅们,都很立体。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都有他行事的初衷和考虑,这些人物合在一起,才是官场和社会生动的体现。乾隆也是一样,很多细节可以看到他不是不知,而是有考虑,或者有顾虑,才有他做出的各种决策。看到最后一章,我也是完全可以借红楼感慨一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
所有没开卷有犹豫的读者,看完吧,不会后悔的。致敬二月河老师,逝者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