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曾沦为殖民地的历史背景,为香港这个地域抹上了一丝特殊的色彩:她有着最古老的东方传统的根基,又受着最新潮的西方文化的熏陶。电影这个承载着各种使命的第七艺术,是文化的演绎和传承,每个地区的电影总和这个地区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有关,香港电影也不例外。这片曾被和祖国割裂的领土上的电影人,本着自己对电影的理解,自电影在这片提地生根发芽那一天起,就一再的创造着奇迹,因此香港也被冠之“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谈及奇幻片,这个片种在香港电影史中绝对算不上新潮,因为电影在香港播种后结出的第一颗真正的电影果实,就是一部奇幻片,它的名字叫《庄子试妻》。
《庄子试妻》除了是香港第一部故事片之外,还占了其他好多个第一,比如中国第一部使用了女演员的电影,中国第一部到海外放映的电影等,但最不为人关注的一点是,它还是中国第一部奇幻片。《庄子试妻》讲述了庄子诈死试验妻子是否对自己忠诚的故事。在二十世纪初,人们还对电影保持着极度新鲜感的时候,电影仅仅只能凭一架摄影机来创造的时候,《庄子试妻》已经开始用摄影机创造奇迹。片中摄影特技的使用将庄子的鬼魂塑造的亦真亦幻,忽隐忽现,竟很好的达到了奇幻的效果。香港奇幻电影乃至整个香港电影产业走至今天,《庄子试妻》和他的导演黎北海、编剧黎民伟,都功不可没。
提起香港奇幻电影,不得不提到三个人,那就是徐克、刘镇伟、周星驰。
一、“造梦者”徐克
徐克这位香港新浪潮的旗手,为香港电影史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喜欢武侠又充满天马行空的想法的电影人,将自己的各种想法放入电影这个包罗万象的巨大匣子中,呈现给观众一部部充满中国味道的奇幻电影,因此,人们也更喜欢叫他“徐老怪”。
《蝶变》是徐克的第一部长片,武侠在徐克眼里已经不在是骨板的打打杀杀,他将多种技巧融入到中国传统的功夫中,加上奇异的故事,诡谲的风格,使得这部如今看来制作粗糙的电影在那个时代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零碎的剪辑使得武打段落十分精彩,加上一些简单的特技的使用,使得这样一部看似貌不惊人的商业片,给香港电影史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轰轰烈烈的、在香港电影史上造成极大影响的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由此开始了。
光看这张海报上的宣传语就知道了,特技、奇幻和巨星,是这部影片的三个标签。的确如此,这部《新蜀山剑侠》继承了《蝶变》的奇幻风格,但是在其特效设计上却更为用心,为此徐克还特地聘请了《星球大战》的特效团队。就影片本身来说,虽然故事的设置不是很合理,但是其独特的演员造型和风格,再加上不同的美术设计,然后再辅之以特效,使得武打场面变得特别而富有动感。所有的加起来所造成的优秀的视觉效果使得这部影片在当时的香港影坛脱颖而出。
这部翻拍自1960年李翰祥的《倩女幽魂》的同名电影,虽然导演是程小东,却更加让人觉得是徐克的作品。那时哥哥和王祖贤还很年轻,这一对金童玉女演绎的唯美爱情也打动了无数八零后的心。也许87版的《倩女幽魂》撼动不了60版的在影史上的地位,但这一部《倩女幽魂》无疑是所有《倩女幽魂》中最好看的。小倩和宁采臣的爱情场面温情脉脉,燕赤霞捉鬼的场面又惊心动魄,整个故事都是在黑夜发生,使得影片充满了神秘感。“姥姥”这个片中最大的鬼BOSS被塑造成一个可怕的树妖,本片的武打场面并不十分突出,关键是特技的使用使得影片的武打场面提升了很多层次,法力的使用给观众造成了好奇感和新鲜感,而且要比单纯的武打场面出彩的多。这部《倩女幽魂》还有两部续集,续集加入了更多的特效元素,但是在艺术成就上却很难超越这一部。不过整体来说,这个靠特技营造视觉奇观的系列影片还是深受影迷的喜爱。也使得徐克的奇幻武侠风日趋成熟。
从这部《青蛇》中便可以看出徐克“徐老怪”的名号绝对名不虚传。这个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故事在徐克却拍出了另外一种味道。王祖贤饰演的白蛇不再是那个温婉的白娘子,其身上多了一种娇媚和倔强,小青虽还是那个顽皮的小青,却多了几分人的性情。不说人物性格怎样,光是造型设计足能让观众惊叹不已,两条挥来挥去的大蛇的尾巴足能以假乱真,我们不得不佩服徐克的想象。这部影片的风格很具现代感,风景人文无不是视觉盛宴,但,最关键的是,徐克又辅之以其特长——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效果,于是,又成就了影史的一大经典。徐克对于特技的使用已形成一种风格。
《蜀山传》是一部褒贬不一的电影,徐克对特技的迷恋使得他的故事的创作陷入了瓶颈。就特效本身来说,本片特效使用前所未有,在香港电影史上到达了一个制高点,但是于其故事上特效却起了反面的作用。为了特技而特技,使得影片成了特技的“奴隶”。这时的徐克,完全被特技迷乱的心智,忽略了电影的初衷,最终的结果使得《蜀山传》在票房上一败涂地。
《蜀山传》之后,徐克沉寂了多年,终于在2010年破壳而出,推出了这部惊天大作,然而这时的徐克的风格已和《蜀山传》之前的风格大有不同,《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失却了之前作品那种恣意挥洒的豪气,有的是犹如狄仁杰般的沉稳内敛,在特效设计上更加理性。徐克自己亲手绘制的通天塔的图别有一番气势,在电影中的呈现也使得中国古装电影蒙上了科幻主义色彩。电影将科幻和中国元素融为一体,就电影整体而言,这部作品已经很接近好莱坞科幻电影的风格。
徐克已过花甲之年,他毕其一生都在锻造自己的电影梦,这个梦天马行空却异彩纷呈。徐克对于香港奇幻电影的发展,当属第一功臣。
二、“屌丝先生”刘镇伟
提起香港奇幻电影,刘镇伟也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的路数和徐克完全大相径庭,徐克奇幻的很正经,而刘镇伟奇幻的则很屌丝。奇幻电影有屌丝气息也未见不好,但是如果你本身很屌丝,却又假装很高贵,那只能被斥之垃圾了。刘镇伟的作品就是这样,虽然他经常换名字(从这一点就觉得他非常屌丝啊,受不了),但也难逃观众的法眼,现在就谈一下刘镇伟的屌丝奇幻。
喜剧元素的运用使得这部《东成西就》蒙上经典的管光环,第一次觉得特效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让画面更加炫丽,更加吸引观众,而用作增强喜剧效果也照样行得通。这部影片在当时王家卫《东邪西毒》推出后陷入云山雾罩的观众注了一剂回魂针,让观众不再迷离,又重新在电影中找到了乐趣。刘镇伟把奇幻电影拍成这样,你不得不承认,他真的是极品屌丝。
《大话西游》的经典绝不是周星驰一人缔造的,刘镇伟也有功劳,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其塑造了可爱的“葡萄”,而两部《大话西游》是刘镇伟的导演作品。《大话西游》以西游故事为蓝本,却打造出了后现代风格,人物的造型走了暗黑系风格,特效的使用使得影片更加贴合《西游记》的精神,再加上故事本身涉及时空轮回,使得影片脱离里简单的搞笑,而更加富有深意、耐人寻味。《大话西游》是周星驰的巅峰之作,没有这两部作品,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周星驰,这两部作品也以为着奇幻与武侠的分离后另一种风格的呈现,给香港奇幻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记得那正是twins最火的时候,这部《千机变2花都大战》在校园中名声极高,每到周末录像厅就爆满,大家都是为了去看这部影片。不得不承认,在当时这时一部比较特别的影片,演员的俊帅靓十分符合青年人的审美取向,再加上炫酷特技效果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场面。使得这部电影充满了魔幻主义色彩。曾几何时以为这时最牛的最可以以假乱真的电影,但看了《指环王》之后,才发现,真是天外有天。然而,对这部影片的喜爱还是由衷的,感觉这才像青年屌丝们该看的电影。
又是孙猴子和唐僧的故事,好吧,这部《情癫大圣》在今年的香港奇幻片中还算稍微不错的作品,虽然不能和徐克的大成就相比。不过这部电影已经紧密的和现代化挂钩,刘镇伟也已经慢慢的徘徊在不靠谱的边缘。通过影片我们能看出刘镇伟对于东方魔幻的情结,于是他一次次用特技炮制一个个类似于好莱坞却又具有后现代东方色彩的奇幻作品,让观众感受着一场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奇幻视听盛宴。
这部《东成西就2011》,是近年刘镇伟的奇幻烂片的登峰造极之作,其他的如《越光宝盒》、《天仙奇缘》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不得不说,刘镇伟不仅对好莱坞奇幻片如法炮制,连自己早年的作品也不放过,搞的像个续集,看起来整个风马牛不相及,连艺术水准差的都是没个远近,剩下的只是奇幻的名号了。既然是奇幻片,就算是烂片也得拿出来说道,就说《东成西就2011》用来糊弄三岁小孩都会觉得蛋疼的电影真是香港自奇幻电影出现后无可厚非的最烂的一部,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让我一直觉得还比较有想法的导演,奇幻是挺奇幻的,奇幻的倒像是一部给小孩子看的少儿剧,颇有奥特曼打小怪兽的意味,不仅如此,其中还参杂着种种恶搞,以博得观众的欢心,可惜观众再也不会被这种小儿科的鬼把戏逗得前仰后合了。
刘镇伟的每部作品都是有屌丝情结,太符合青年观众的口味了,但是其后期的作品已和其早期的作品不能相提并论,其可爱的屌丝创意也变得极端狗血没了趣味。香港的奇幻电影开始走起了弯路,当年的风采也不再依旧,奇幻电影制造的传奇开始被颠覆,突然意识到香港老一代电影人已经支撑不起香港电影的前途,在现如今香港电影发展大的时代背景下奇幻电影的没落似乎成了必然的趋势。不得不承认,电影这种艺术的发展,和社会制度和时代发展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三、“多面手”周星驰
说到周星驰,作为演员他创造了《大话西游》的经典,作为导演,又强势推出了《西游降魔篇》,就这一个系列,使得周星驰在香港奇幻电影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香港回归后,香港电影的颓势让一些爱香港电影的人一度看不到希望,徐克一段时期的不振曾让人以为他的奇幻梦早已醒来,刘镇伟一部接一部的烂片使得观众失去了耐心。香港需要适应期,香港电影也需要适应期,还好,15年后,周星驰还在坚持。
看了《西游降魔篇》,想起了老师的一句话:“你看了这个电影就知道当年的《大话西游》拍的是多么的好。”《大话西游》确实经典,但是打造这样的一个巅峰神话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毕竟如今的时代不同了。《西游降魔篇》就其奇幻风格来说并不差,影片中的魔颠覆了之前文学名著和所有影像呈现的造型模式, 它挥洒了周星驰的真性情,魔真的具备了魔性,将降魔一事做到极致,给观众呈现了不同的西游人物。以《西游记》原著为后盾至少故事也不是太狗血,总比刘镇伟的“少儿剧”要好的多。至少为香港奇幻电影曾经的光辉岁月挽回了些许面子,给香港奇幻电影史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就是我眼中香港这个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城市的奇幻电影走到今天风风雨雨、跌跌撞撞的一路,不能说从《西游降魔篇》看见了香港奇幻电影的希望,也不知道香港奇幻电影是不是就此一蹶不振甚至慢慢销声匿迹,这是后话,不管怎样,正是这些奇幻电影,制造了“东方好莱坞”的奇幻传奇。就算是仅靠回忆,到今天我们还能抱着缅怀旧时光的心态,看电影这造梦的艺术,把幻想和梦变成了充满光怪陆离的影像,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