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被审查了4年的电影终于公映,想必这部片子一定有些不凡的地方,可由此助涨的期待值反倒在看完影片后换来了不少的失落。《无人区》像导演宁浩之前的所有作品一样,有着显而易见的商业片模式,有着状似精巧的结构,有着他的一帮御用班底。其实,这样的阵容打造出的作品不会很差,甚至要比大多数的国产片优质许多,但是宁浩对个人的复制如果只是原地踏步的话,那对于他本人来讲,就是退步。
从《疯狂的石头》开始,宁浩坚持多线叙事,各路人马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总有着扯不断的联系,又因为各种瞠目结舌的执拗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无人区》依然如故。这样的处理手法虽算不上新鲜,但在国产片的范畴里却显得颇为难得,尤其是能把主线副线的故事有机地融为一体。宁浩每部作品的编剧一栏,总是并列着5个以上的名字,集体智慧的能量总要比一两个人挖空心思强很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创作的态度问题。宁浩作品的第二个特点是类型杂糅,诸多元素拧在一起,不知道宁浩是否接受“商业片导演”的标签,反正我是觉得,在大陆,他是在商业类型片的范畴里玩得最high的一个,不追求太多的深度,只提供好看的故事。实际上,放眼没有分级制的中国电影,整体上是缺乏真正的类型片的,再加上很多导演心态上的错位,唯恐观众说他的电影没有深度,唯恐被指摘圈钱的目的,在这样的心态驱使下,不仅是拍不好电影,更加带坏了电影创作的土壤,也扭曲了正常的电影市场。宁浩的纯粹,正是大陆电影最缺乏的。
说回《无人区》,此番的宁浩作品又打上了鲜明的西部标签,同时,故事的脉络也呈现出公路片的气质,玩类型杂糅,宁浩真的是一把好手。不过《无人区》的故事倒显得很匠气,全片看下来,强烈地感觉是一出夺命版的“人在囧途”,徐铮延续了“倒霉蛋儿”的囧事连连,只是王宝强带给徐铮的是思想的净化家庭的团圆,这回余男带走了徐铮的性命。途中笑料不断,夹杂在人物不自知的危险和欲求不满的贪婪之间,幽默是黑色的,暴力也是黑色的。无人区BH的民风和外来律师春风得意推动下的处处蔑视强烈碰撞,故事的戏剧化推进一触即发。编剧还为影片找到了很形象的寓言故事作为依托,在影片开场即抛给了观众,试图引发更多的思考。选择无人区作为故事背景,有种苍凉和无助感,其掩盖的罪恶更加难以管控,面对凶残的贩隼贩子,警察可以发挥的作用显得微乎其微。导演大量地剥离故事背景,也许是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人性在没有监管情况下最真实的状态,遗憾的是,不少情节转折点的设计感觉突兀,有些关键情节的背景交待又语焉不详,使得故事显得娱乐性有余,而真实性不足。再加上故事架构与《人在囧途》的雷同,原地踏步的宁浩,缺少了或许本应带来的惊喜和击节叫好。
演员表演方面,徐铮似乎永远都是有着小市民的性格,乍看上去风光无限,实际上是个有着各种“奇遇”的“倒霉蛋儿”。徐铮整个人的气质非常符合这类角色,所以不用演,站出来就是片中的新锐律师,哦,不,是著名律师潘肖。黄渤是片中最出彩的角色,他的遭遇比徐铮更哭笑不得,鉴于配角的身份限制,出场不多的黄渤奉献了本片最好的表演,念台词和表情非常到位。余男是导演试图给这个苍凉的故事增加亮色而设置的角色,表演维持水准。多布杰从头至尾几乎没有笑过,让人不寒而栗,应该说是长相帮助了这个角色,没什么表演空间。导演宁浩继续打酱油,片中角色的神态俨然是说,审我4年,老子一点都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