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的璀璨星河里,有一艘来自香港的“银河”战舰,在它的主驾驶舱内,坐着两个人,一个是杜琪峰,另外一个就是韦家辉。韦家辉在30岁时便写出《大时代》这样充满厚重感和史诗感的巨作,可谓少年老成。但在某些时候,我们却能很清晰地看见这个“稳重老实人”眼中疯狂的火焰。特别是在下面两部他自编自导的影片中。
(影迷给予韦家辉“香港第一编剧”的头衔)
1997年,韦家辉独立导演了《一个字头的诞生》,至今仍然是香港CULT电影中的殿堂级作品。——百度百科
《一个字头的诞生》是韦家辉与杜琪峰创立银河映像后,他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就犹如天外飞仙,空降在不属于它的时代,一大堆我们早已熟悉的技巧和故事呈现方式被打破,韦家辉这个疯子在这部影片里实践了许多新鲜的东西,在粗糙的质感下,是一种颠覆的快感。可能没有哪个导演能够驾驭这样的剧本,它犹如达拉斯骑牛大赛上的狂躁公牛,只有同样不羁的骑手才能驯服,所以这部影片只能是韦家辉自编自导。
奇特的故事结构和各种不规则的技巧
《字头》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它独特的叙事结构,由一个基点发散出两段过程和结局截然不同的故事,最后回到这个基点上来,展现命运的戏剧化和不确定性,这是对电影讲故事方式的一次颠覆。一年后,有着同样叙事技巧,震撼世界影坛的《罗拉快跑》才匆匆问世。
单凭一个怪异的故事结构就吹一辈子确实有些牵强。《字头》让人惊叹的还有它各种不按套路出牌的表现手段。
疯狂的镜头,影片讲述了以主角黄阿狗为首的一群亡命徒,如绿头苍蝇一样在这个冷酷的江湖中横冲乱撞。影片运用了大量手持跟拍镜头,它在这群人中间穿来穿去,在各种狭小的空间内几乎贴在人物的脸上,营造出急促与不安的氛围。其中两处彻底视角颠倒的镜头,正是这群人命运的暗示。最后枪战结束,溅有血滴的镜头在尸体前游荡,拉近,远去,拉近,远去......每一个观众此时早已不是客观的看客,镜头像一双强有力的手,拉着我们的衣领,强迫我们近距离来审视眼前的一切。在后来的“花开富贵”的故事里,镜头常常以一个非常低的姿态,仰视着剧中人物,展现剧中人的犹豫不决,忧心忡忡以及无助感。常规的推拉横移镜头语法在这部影片里统统被扔在了一边,《字头》里更加强调镜头的情绪性与主观性,自由灵活无拘无束。
疯狂的Cult元素,影片从一开始就一直打闹没有停过。期间穿插各种阴差阳错的转折,故事的走向动不动就脱轨,伴随着让人无语而惊叹的无厘头及黑色幽默桥段,你几乎无法以之前的类型电影来给《字头》贴标签。各种突如其来的死亡;危机关头背景里依然响着俏皮的配乐和轻快的乐点;直到最后在床上爽到抽搐而死,大嫂也没让阿狗摸自己一下的胸;张达明诈尸而起,一边疯狂喷血,一边念着无厘头的英文,狂躁后轰然死亡;和尸体埋在一起的让人尴尬的BB机;阿狗以吃屎的行为来重新为自己确立勇气和态度......等等这些充斥着黑色幽默的元素让这部疯狂的电影更加荒诞。韦家辉为自己的才华找到了一个最畅快的发泄平台。
——某香港網友评论《再生号》
《再生号》在韦家辉的诸多作品中并不让人熟知,这部电影过于扑所迷离的故事设置大大降低了其观赏性,因此人们更愿意谈论他和杜琪峰合作的那些犯罪题材影片。但仅从剧本入手,我们在研究《再生号》时,就不得不再次跪倒在韦家辉的笔头之下。虽然这部电影有着一个很科幻的名字,但其英文《Written by》名或许更能体现它要突出的主题,这是一部探讨写作的魔力和无限可能性的电影,这部奇幻电影可以算是韦家辉一次最为自恋的表达。
剧本狂魔的炫技表演
当你开始观看《再生号》时,便仿佛进入了一个旋转的状态,一圈、二圈、三圈......最终你会晕掉。在一个现实故事基础上,以“小说写作”为手段,一层一层的套进新的故事,形成戏中戏中戏的循环,这种以牺牲电影完整性和观赏性的设置,是韦家辉的一次自私的尝试,是一次彻头彻尾的炫技表演,他在追求剧本的逻辑性和缜密性上,给自己开启了地狱模式,这些都足矣展现他的疯狂。
《再生号》的形式意义大于电影本身所表达的东西。虽然每一个同行可能都会惊叹于这样一个疯狂而缜密的剧本设置,影迷们也沉浸在解答故事层次带来的满足之中。但讽刺的是,那一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却并没有给这位编剧狂人,而是给了让人温暖动容,并善于从港人的历史情怀中挖掘故事的罗启锐(《岁月神偷》)。
在《再生号》的创作上,韦家辉把编剧的创造性发挥到了极致。这更像是一次探索,一次挑战,只有在他内心聚集了足够强大的渴求和决心下,才能来实践这样一个疯狂的事情。那些绞尽脑汁分析到第七层故事结构的影迷们是兴奋的,他们在这个过程里体会到了剧本创作的种种技巧和复杂性。所以《再生号》对于电影界的贡献,就在于挖掘到了故事的无限可能性,但它不是一个值得推崇的创作方式或习惯,电影并不是一个玩弄技艺的舞台,而是一个注重沟通的综合体,不能用极端的方式把更多的人排斥在外。像《再生号》这样疯狂的故事结构,一个疯子做过就可以了......韦家辉在此之后,几乎没再亲自导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