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来说,武功高强的江湖人并不是一个受他们欢迎的群体。韩非子在《五蠹》中曾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侠者,往往率性不羁,是一群”风一样的人儿“,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稳制定出来的那些律法制度,并不会被他们放在眼里。国有国法,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很多时候,他们都会用江湖规矩去解决事情,哪怕事涉国法。因此,对于武动高强又有相当强的统领能力的江湖人士,封建统治阶级通常会用怀柔和霹雳两种方式相对,招不来,那就毁了吧!省得闹心。
但确切的说,并不是每一个武者都能被称为侠。侠的释义是”以自身力量不计回报的去帮助弱者“,是身份,更是一种精神。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更是将这种精神推至极致。
当影视艺术逐渐成熟,从来只以平面形象存在于二次元世界中的大侠们,终于在大小屏幕上以三次元的立体形象出现。无论大侠颜值如何,他们很多地方都是共通的,比如说谦恭、仁义、宽厚。即使性格千差万别,这几点是都必须具有的。
一、早期武侠电影中的”侠者“
早期的武侠电影以香港电影更为出名一些,邵氏公司更是制作了不少经典制作。那时候的电影没有如今这么的特技炫耀,不管是动作戏份还是讲故事,都是扎扎实实、一板一眼。另外,那些电影中的”侠者“其实并不符合”为国为民“的宗旨,大多围绕着复仇、夺宝的主题展开,再揉以儿女情长戏份。
1979年,徐克拍摄完成《蝶变》,与之前的武侠电影相比,徐克的这部武侠电影主题算是异类,同时也开辟了武侠主题的新天地。电影中蝴蝶杀人的场景在那个时代,绝对是惊悚触目,令人耳目一新。这部电影在一定基础上,也奠定了徐克武侠电影的风格——”怪“、”玄“,不按常理出牌。
二、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武侠电影高峰期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可谓是武侠电影的一个小高峰。无数作品中,由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算得经典中的经典。这部拍摄于1982年,由中原电影公司制作,导演张鑫炎拍摄、李连杰主演的武打片曾经风靡全国,影响了无数人。很多年轻人看过电影后,兴起投奔少林学武之心。与早期纯粹的家仇、夺宝相比,《少林寺》的主题重心已经放在”国“,个人恩怨情仇成为陪衬。
香港武侠电影霸着电影界半壁江山的同时,大陆的武侠电影也不甘落后,精彩纷呈,佳作迭出。《侠女十三妹》、《无敌鸳鸯腿》、《游侠黑蝴蝶》、《通天长老》、《新方世玉》、《天下第一剑》、《木棉袈裟》等等,陪伴了70后、80后的童年。那个时候进电影院看的机会很少,大多都是露天电影。每次村里放电影,都是孩子们的节日,早早的搬了小板凳去占座,即使没有座站一晚,也是毫不疲累。看完电影回家,男生女生都有一种自己已经化身功夫高手的错觉,在这种错觉中兴奋不已,上蹿下跳,不走寻常路。闲时没事过家家做游戏,也是搬了电影中的人物来扮。好人总是大受欢迎,坏人总是备受冷落,为了争抢演好人,打起架来也是常事。
三、电影中那些著名大侠”代言人“——男演员篇
武侠片拍了无数,能够成为经典的并不多。电影中的大侠很多,能够被人们熟知家喻户晓的,也就那么几位。拍武打片的演员不少,能否被称为功夫巨星的,也不过寥寥可数。
1、李连杰
李连杰虽然近些年形象不如从前,但是说到功夫巨星,无论如何不能漏掉他。除了当年一夕成名的《少林寺》,李连杰还拍摄了大量的武侠电影,塑造了黄飞鸿、方世玉、洪熙官、刺客无名等诸多经典形象。《黄飞鸿》系列电影的成功,更是奠定了他功夫巨星的地位,同时成全了导演徐克。
李连杰的黄飞鸿外形俊秀,身手敏捷、动作灵动飘逸,颇具宗师风范的同时,也与传统武林宗师那种不苟言笑,狂霸拽的形象大相径庭。有正统肃容的一面,也有小男人温柔、搞笑、逗趣的一面。与十三姨之间的爱情,与几个徒弟之间的插科打诨,为电影添彩加趣许多。演过黄飞鸿的演员不止一个,但是李连杰的黄飞鸿是不可替代的经典。
方世玉同样是李连杰的一个经典荧幕角色。因为身份的设定,李连杰的方世玉比之黄飞鸿,更加的俏皮。与黄飞鸿一代宗师的身份不同,方世玉就是一个武术之家的调皮少年,更加的亲和平易,除了高超的身手,他几乎就是你邻居家的大哥哥。另外,他的”为国“是在”为家“的基础上出发,或者是因为偶像陈家洛,或者是因为母亲苗翠花,自主意识为国为民的时候并不多。
李连杰演过的侠者中,”无名“比较特殊。无名是一个刺客,但与报私仇的刺客不同,他要以杀止杀,阻止秦王嬴政吞并他国。为了这个目的,他十年磨一剑,练就”十步一杀“,却在最后关头明白”不杀“的境界,放弃刺杀、舍身成仁。《英雄》上映的时候被很多人指为烂片,但是多年后重看,发现它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堪。故事也许平淡,但镜像之美,却是少有可及。
2、甄子丹
甄子丹早期的动作风格跟”学院派“还是很相近的,”凌空三踢“成为他的荧幕经典动作之一。到了后期,他的动作风格开始转变,更偏向于实用化。拳腿都凌厉凶狠,带着一种泰拳的狠劲儿。
《英雄》里,甄子丹是以败成全无名的剑客长空,一杆长枪霸气侧漏。但是他的角色,大多跟”侠“关系不大,即使在电视剧、电影中都曾经扮演过陈真,他的陈真也没有李连杰的陈真更加被人认可。直到他遇到了叶问。
温文儒雅的叶问收敛了甄子丹的悍气。甄子丹的叶问,虽然在”三拍“之后变成一个符号,苍白没甚新意,但是不可否认叶问是他的成功。过去的甄子丹是一个”武者“,当他成了叶问,才有了侠气和宗师风范。叶问的谦恭自牧、爱家敬妻,都让他跟过去大不相同。甄子丹的拳脚基础成全了荧幕上的叶问,荧幕上的叶问也成全了甄子丹。
但是甄子丹的荧屏角色,我最喜欢的一个是《锦衣卫》中的青龙,不过这个是绝算不得侠者的,所以就不提了。另外喜欢的则是他在《七剑下天山》中的楚昭南。锋利如他手中的游龙剑,无坚不摧。与绿珠之间一眼定一生的爱情也浪漫的不像话,悲剧性结局更让这段感情有一种烟花般的绚烂。
3、成龙
与李连杰和甄子丹的荧幕形象不同,成龙大哥的荧幕形象大多是小人物,除了角色身上的那份善良侠义之气,真正跟“大侠”相称的地方并不多。动作风格上,也与上面两位有着鲜明的不同。李连杰是学院风,动作大气飘逸;甄子丹是搏击风,狠准重,侧重于一击必倒;成龙的动作很“碎”,甚至于参照正统武侠出手来说,他的风格很“猥琐”不够光明磊落,插鼻子、揪耳朵、撕嘴巴、踹下体。真放到门派化的作品中,这些动作都是极上不了台面的。
从人物性格来说,成龙的小人物也都没有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更多时候,都是骨子里的一份正义和善良在推动他去做什么。相较来说,他的角色比其他两位的都更加的贴近百姓,是平民英雄。
不过,近两年成龙大哥的角色“地位”也在悄然拔高。有《神话》中的蒙毅将军,有《天将雄狮》中的大汉官员。地位有所不同,相同的还是那份平民化。蒙毅将军出场不多,打打打,然后壮烈!《天将雄狮》中的霍安多才多艺,精通多种语言,人物形象也更加的“主旋律”,比他以往的任何一个角色都更加的正统,充满革命战士的红色元素,再加上“打不死”桥段,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失真感”。
4、吴京
吴京有着一张娃娃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的戏路。他塑造过的武侠人物形象不少,但是大荧幕上的有限。《功夫小子闯情关》是他的成名作,拳脚漂亮,一张清秀的娃娃脸与角色青涩、淳朴的性格相得益彰。但是,这个角色不能算“大侠”。杨学文这个人物跟李连杰的方世玉非常相像,活泼俏皮,青涩可爱。
到了《新少林寺》中的净能,就完全是另外的一个性格。现在已经不大记得清他在里面做了些什么,隐约只记得他严肃端方、舍身成仁,虽是僧人,缺已然颇有侠者之风。
其实,在他的大荧幕形象里,我最喜欢的反倒是他的一个反派——《男儿本色》中的天养生。身手凌厉狠辣、性格冷血、谈得上杀人不眨眼,但是身手真漂亮!再加上那个角色身上我偏爱的那种“孤狼”的特性,实在不能让我不喜欢。
他自导自演的《战狼》,票房口碑都还算不错。其实这部电影在细节方面很值得推敲,不过动作戏不错,人物性格套路化但讨巧,被喜欢理所应当。
5、姜大卫
因为年龄的关系,他的电影很多人都没有看过,我也只是看过零星两三部,而且属于他后期作品。岁月风霜,让他的面容不能像最初那样出众,但是真正熟悉香港武侠电影的人,谁也不能否认他曾经的风光。他四岁以童星出道,拍摄过上百部影视作品。他身材不高,外形也不是很高大,但从外貌来看,文人的气质重过武人。但是他的荧幕武者,大多有着跟那个年代的武侠片非常契合的气质,就是耿直向上,义之所至,不可为亦为之。
6、狄龙
与姜大卫同时期的还有一位老牌武打明星——狄龙。与姜大卫相比,狄龙的外形更加出色,是真正的剑眉星目、凛然正气。第一次看到他出演的李寻欢时被惊艳到“这帅哥是谁?”
与现在很多靠特技打的演员不同,那个时候的很多武大演员都是有武术功底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那个时候的武打更加漂亮耐看的原因。现在的动作电影,靠特技营造出效果,动不动就山崩地裂、高来高去,剑气纵横,但是多看两眼,就会发现太多动作假的不忍目睹。
姜大卫不仅是演员,还是武术指导,2007年获得过“中国功夫全球盛典最佳动作男演员奖”;狄龙自小也开始学习咏春拳。因为外形出色,狄龙曾经扮演过武侠小说中著名的美男子李寻欢、楚留香。而且,他拍戏不用替身总是亲身上阵,动作招式丰富出彩,与李小龙、梁小龙、成龙并称为“亚洲四小龙”。
7、赵文卓
赵文卓的身手毋庸置疑!他不仅出身于武术世家,武术界的各种奖项也是拿到手软。跟张晋一样,也是武英级运动健将。论外形,虽然不如李连杰年轻时清秀,不如吴京可爱,但是眉宇间自有一股英气。他的英俊,是俊朗,像一把刀,而不像剑。
荧幕上,赵文卓曾经两次出演黄飞鸿,分别是《黄飞鸿之王者之风》和《黄飞鸿之龙城歼霸》(后者不会跟古天乐刚拍完的“危城歼霸”有什么关系吧

)与李连杰的黄飞鸿相比,虽然认可度没有那么高,但是自有特色。他的黄飞鸿,比李连杰的更加硬气。与李连杰合作的《功夫皇帝方世玉》中,两人的对战也是非常精彩好看。
但是比黄飞鸿更让影迷印象深刻的,应该是《青蛇》中的法海。光头造型竟然出奇的俊朗好看,眉心一点佛印,柔化了他过于棱角分明的眉目脸庞。最英俊的法海非他莫属,帅和尚排名他也始终名列前茅。虽然法海这个人物不江湖不武林,但慈悲之心与侠义共通,也算得大侠吧?
2010年的《苏乞儿》,剧情的缺点让这部电影口碑上输了很多,不过单从动作来说,赵文卓的表现绝对精彩。毕竟武指是袁八爷,两人加一起,动作上可算强强联合。
8、张震
都说张震颜值高,不过他的外形不是我偏爱的那种。对于我来说,张震最大的魅力是在于他跟角色融合的时候。这个人身上,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认真,为了拍戏去学拳,不仅学会,而且学精,可以打比赛拿名次。只这一点,就很值得他人学习,立个标杆。
张震入戏之后很有范儿,不管角色性格为何,他总能体现出属于他自己的那股劲儿。《卧虎藏龙》中的罗小虎与原著中的性格完全不同,狂野不羁、恣意率性。《一代宗师》中戏份虽少,但寥寥几场戏,已经将一个高手展现的淋漓尽致。《道士下山》很烂,张震在里面却很炫目。
2014年,张震和王千源、李东学合作出演的《绣春刀》,将一个底层锦衣卫的挣扎无奈、深情款款演绎的入木三分。这部电影也以自己扎实认真的风格获得一致好评。
9、周润发
发哥作为演艺圈的大哥大,出演过的武侠人物屈指可数,但一个李慕白就顶的上其他人演许多。《卧虎藏龙》中,李慕白的宽容大气与玉娇龙的娇悍凶辣是鲜明的两级对比,竹林对决一场,更是成为武侠电影中的经典镜头。
李慕白这样的人其实并不讨好,王度庐书里的正派人物都带着几分“nozuonodie”的矫情,为情为爱自困烦恼,不过是因为跨不过情理,太过端庄自持,也太过压抑自我。他们是绝绝对对的君子,但君子向来值得尊敬,却未必可爱。
论年龄,发哥其实并不太适合原著里的李慕白,有些偏大,但是他塑造出来的儒侠李慕白,完全让人忽略他的年龄。什么叫演技,这就是!
10、孙晨曦
最后放这位。可能太多人对他陌生,但是他算是我喜欢的第一个武打演员。之所以喜欢,就是因为图片中这部《飞天神鼠》。
从形象来说,孙晨曦只算得清秀,既不是花样美男,也没有高大上的英雄侠气。不过那个年代里,他算得上小有名气。我看过他的《险恶江湖逍遥剑》、《飞天神鼠》、《俏罗成》、《神捕铁中英》、《神枪雪恨》、《奇侠俏妹闹热河》。这几部电影中,《险恶江湖啊逍遥剑》的叶念慈是个初出江湖、为报家仇的“雏儿”,懵懂而热血的少年;《神捕铁中英》中是个反派,最后也没个好结果,狡兔死走狗烹。
孙晨曦的角色真正算得大侠的就是《飞天神鼠》和《奇侠俏妹闹热河》。前者里面是武林新秀黎马,后者里面是武林大侠张凤梧。只不过后者在里面并没做什么侠义之事,反倒是跟“晴格格”之间女追男跑的感情戏有几分看头。所以,最后就剩下了“飞天神鼠”。黎马救康王,虽然那种“皇者为尊”的思想不值得推崇,不过那个年代就那样也没办法。不管那个家伙多么的烂泥扶不上墙,只要是皇家的,能拿来当大旗扛的,也只能靠着他。悲剧结局让人总有几分凄然,这也是这个人物更容易被人记得的原因吧。
四、电影中那些著名大侠”代言人“——女演员篇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让女人被圈禁在屋里三平方,古代的女的出嫁后连个名字都被剥夺,被称呼”某某氏“,无名就算了,姓还得排在老公后面。还这是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一句”屋里的“,就被介绍了。
这样的大环境下,女侠就成了珍惜品种。如今虽然讲究男女平等,但真正的平等还有的等。碍于先天性条件的约束,优秀的女性武术运动员远不如男性多,优秀的女武打演员因此受限。
1、郑佩佩
邵氏艺人,必是美人!虽然受年龄约束,我们看到郑佩佩的时候,她已经是位很能打的老太太,但是年轻时曾经名列”长城三公主“之一的她,是绝对的美人一位。
郑佩佩还有两个”别名“,一个是武侠影后,一个是金燕子。这两个别名已经足够代表她在武侠作品方面的成就。前者是电影界给她的美誉,后者则是她扮演过的一个经典角色。
内地的观众熟悉她,大多是从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中。武侠影后扮演的华夫人,不仅武功高强,而且能端庄,能逗逼,跟无厘头之王星爷对戏,竟然并不拖后腿,远比”傻秋香“可爱。《卧虎藏龙》之中,向来慈眉善目的郑佩佩出演反派”碧眼狐狸“竟然非常到位,令观众印象深刻。
2、萧芳芳
口水!那个年代的女演员真是漂亮!哪像现在,几乎是流水线出品,电影人少还好认一点,电视剧尤其是后宫剧且不说剧情俗烂看一会儿就想掀桌,就里面那些人,电视剧看一半儿了,还是分不清,一不小心就搞混了(甄嬛传除外)
萧芳芳祖籍苏州,曾经被誉为东方的秀兰.邓波儿。从影近五十年,出演了300多部作品。在香港武侠电影的盛期,萧芳芳出演过很多部武侠作品。跟郑佩佩一样,我们熟知她的时候,已经有些偏晚,无法从大荧幕上瞻仰她的风华荣光。
对内地观众来说,萧芳芳最经典的一个形象就是苗翠花。出身于江湖的苗翠花虽然嫁给了商人方德为妻,但是骨子里的侠女风气让她像匹“胭脂马”,完全不符合那个时代对女人的各种限制要求。方世玉系列电影中,她跟李连杰扮演的母女鬼马逗笑,着实有爱。
3、杨紫琼
杨紫琼自身并没有武术根底,但是她有舞蹈功底。四岁开始学习芭蕾舞,对于她以后能在大荧幕上完成各种打斗动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杨紫琼样貌漂亮,身手利落,出道至今留给观众印象深刻的大多是她打来打去的女汉纸角色。从最开始的《皇家师姐》到后来的《警察故事》、《太极张三丰》、《咏春》、《阿金的故事》、《飞鹰女侠》、《东方三侠》、《剑雨》、《卧虎藏龙》,还有007中的邦德女郎,可谓是一路打来,难逢对手。
古装武侠剧里,杨紫琼的角色比较偏向于一种类型。也许是她的气质原因,所以她在古装剧里,总是端庄的“正房相”,善解人意、贤淑大度。与周润发的李慕白一样,她的俞秀莲也成为荧幕经典。虽然救不了剧情(青冥宝剑),但有她在,总有几分定心丸的功效。
4、惠英红
惠英红比杨紫琼还大两岁,也是迄今为止凭打女身份拿到影后的唯一一位女演员。1977年,她凭借张彻的《射雕英雄传》出道,在里面扮演穆念慈。之后出演了《武馆》和《十八般武艺》。
惠英红不仅会打,还非常有演技,这一点影后身份已经可以证明。打的时候身手不凡,不打的时候也不会让自己失色。《幽灵人间》中撞鬼那一段,真正看得人毛骨悚然。在她宣传《新倩女幽魂》的时候,有幸在台下看过她的现场发挥,虽然隔了数米远,仍然是被她的树精姥姥吓得悚然一跳,跟她对戏的刘亦菲的感受可想而知。
2011年,陈可辛拍摄的《武侠》之中,惠英红出演十三娘。这个角色的戏份并不重,惠英红出场几分钟,就将一个帮派女杀手的凶狠凌厉展现深刻,本来该是个平面角色,因为她的演绎有了层次,有了厚度。只是近两年,她打的越来越少,开始混后宫了。
5、林青霞
徐克“拯救”了林青霞,把她从哭哭啼啼的琼瑶剧、言情剧中拉了出来。在徐克的镜头下,青春玉女林青霞成为英气逼人的东方不败,反串男角、大红大紫、打造经典。
虽然出演了很多言情剧,但是林青霞的气质在女演员中很是特殊——英姿飒爽,容颜娇美却带着江湖人的爽朗。也正是这种气质,让她出演武侠剧得心应手,混在武侠界也是顺风顺水。
东方不败的成功,让林青霞一段时间里成为武侠剧的宠儿,但是不管是“火云邪神”、“白发魔女”还是“六指琴魔”、“天山童姥”,都不曾再造一个经典。
1992年,徐克拍摄《龙门客栈》,林青霞和梁家辉、张曼玉合作,在里面出演女侠邱莫言。这个角色身上的隐忍深情与她的其他武侠角色有很大不同,虽然林青霞在里面的演出算得不错,但是同剧中的张曼玉扮演的金镶玉实在是太过光满四射,以至于她的邱莫言成了陪衬,成了那句话“一静不如一动”的字面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