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将灾难看作是群体性的大事件,殊不知对于生命个体而言,无时无刻面临着灾难。一场车祸、一次失业、失去亲人、面对病魔、失去希望......你遇上了,就是你的灾难。当个体遇上灾难,我们只能去面对,活下来的人学会坚强,缅希望,坚持到最后不枉人生。
承 受
生命的馈赠
保留最后一份快递,不打开它,要将它送到主任的手中,这是唯一的一种活下去的希望。我们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惊喜,只有如此看待生命的人最终才能从逆境中坚强的走出来。查克诺兰德,用超乎生命本能的意志,选择 了坚强选择了希望。同时,生命回报给他的是顽强。
人生是一段漫长的艰难险阻的跋涉,整个过程中,人需要思考、需要坚守、需要回过头去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总结路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从中去审视自己去提高自己。
影片结束,诺兰德的世界已经物是人非。可是在灾难后能够幸存而且可以让灵魂超脱升华,这就是生命对于人类的馈赠。
《荒岛余生》
从破产中站立起来
安迪被关进肖申克的那天起,他将要面对一生,这是他的灾难。有一句著名的话“恐惧使人成为囚徒,希望能还你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面对这样的灾难,安迪不但自救而且渡人。
面对灾难的时候,自由和希望或许是我们最为崇尚的永恒。面对灾难,不要忘记这世界上还有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和自由。
当我们的灵魂被赋予灾难,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救赎。希望是灵魂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就像安迪所说,希望是管不住,锁不住的,别人摸不到,也夺不走。他是呼吸赐予给灵魂以摆脱束缚和窒息的力量。
面对灾难,学会坚强,人生会面对无数次破产,每一次破产我们都走在灾难的上空,唯有希望能够从破产中站立起来。
《肖申克的救赎》
信念是生命的朋友
斯皮尔曼低着头怀抱着罐头看到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就在眼前,绝望的抬起头看着纳粹军官的脸,这位音乐家的生命和灵魂或许在这刻就会被灾难性的纳粹的子弹夺取。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人们的灾难,也是像斯皮尔曼这样伟大的音乐人的灾难。
用一种信念一种方式作为精神支柱,在灾难中,音乐让斯皮尔曼保持生命和生活的期望。面对灾难,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只有用信念去战胜灾难和自己。或许不是音乐、不是艺术,但无论是什么,那都是从灾难中走出来的最美的乐章。
斯皮尔曼,在岁月中承受孤独,承受逝去的痛苦,承受着对音乐的向往。忍耐同坚强有一样的意义,阳光再次照进胸膛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钢琴家》
善良的伟大
当那绞肉机般的杀戮离我们远去后,我们任然能够回忆起它灾难的残酷。不管是南京大屠杀,还是犹太区的残暴,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在那个年代里无情逝去的生命。
活着,变成那个年代人们唯一的目标,生存变得极其单纯,就是活着。但是只有他,把自己生命的意义无限放大和提升,只为拯救生命。
辛德勒,散尽家财挽救1100名犹太人。在灾难面前很多人问: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我还活着?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我们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我们得把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辛德勒做到了,而且是在灾难面前。
灾难是一本人生教科书,只是获取知识的一方付出学费太昂贵,以至于留下的只是恐惧性的悲痛。然而善良才是抚慰这悲痛的双手,美德总是驻扎在善良的内心。人因为人性而伟大,这种伟大在辛德勒的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真善美,让生命永不退色,善良让人变得伟大。
在这灾难背后,辛德勒承受的是命运赐予的无法妥协的人生。
《辛德勒的名单》
面 对
拯救文明
玛雅的文明记载,2012年是第五个太阳纪的结束,这一天会来12好来临,这一天地球将面临末日。处在文明顶端的人,早已经做好应对的准备,在喜马拉雅地球最高出罗亚方舟已准备起航。文明的底端,人们只得面对灾难的降临,直面人生的毁灭。
同大多数的灾难片一样,《2012》最后是选择保守性的拯救人类文明。人作为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吸取自然的力量转化为自救。然而终究还是抵抗不了自然的规律。即使暂且保留了人类尚存的最后的文明,已然要遵循自然规律,或许在若干万年以后,地球尚且复苏。那时,文明已经转换,一切都成为科学家们探讨历史时的胡言乱语。
灾难都是悲剧,《2012》已经超脱悲剧的范畴。当灾难来临的时候,选择怎么面对?电影用各种方式告诉我们,你属于什么阶层就会得到什么结果。对大多数人类来说,面对残酷是唯一的选择。
《2012》
超度灾难
《泰坦尼克》用爱超度灾难,不知道若干年后长江发生的沉船事件是否会拍成类似的影片。是否依然会上演一部传奇的爱情灾难片?
《泰坦尼克》已经让人们忘却灾难的本身,爱情才是永恒,不管是逝去的还是即将到来和现在正在进行的。沉默了一个世纪的泰坦尼克,用一个爱情故事告诫我们,无论何时你都应该用有限的生命去享受生活,感受这个世界给你的时间馈赠,即使在面对灾难生命终结的时候。
灾难来临,不再恐惧,用爱去超度。我们依然可以涅槃,彼时人生再没有禁锢之地。
《泰坦尼克号》
勇敢的心
灾难或自然或人为。《空军一号》,在90年代就拉开了美国主义式反恐战争,不关乎你是否是总统,不关乎你是否是平民,面对恐怖袭击性的灾难,放眼一搏,用智慧和顽强去战胜灾难,获得重生。
我说,这不只是一部宣扬主义影片。虽然个人英雄主义是好莱坞影片的主旋律,但是作为一国之主的总统化身平民般的拯救灾难,此时的他已经与政治无关。他要做的就是从一个公民的角度出发去挽救生命,去拯救国难。
后来的《白宫沦陷》、《惊天危机》都是和美国元首有关的故事。好莱坞式主旋律,总是会映射政治因素,单做为艺术的类型,可视为与政治无关。你看大的只是艺术家们刻画的一个有一个的代表人物,用另外一种方式讲述了一个高级别的公民的故事。
一颗勇敢的心,面对灾难。大多时候无法阻止灾难的发生,但是面对,需要一颗勇敢的心。
《空军一号》
分享
这个词用在在这里可能并不是很合适,笔者想要表达的是,灾难后人们怎么去处理之后的生命、生存以及情感关系。
《唐山大地震》,仅仅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描述地震的过场,之后的两小时才是影片的关键。灾难之后带给活着的人们的伤痛远远大于死去的。我们如何在灾后分享我们拯救自我的经验,如何分享我们的情感,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很深刻的问题。最终我们只能面对,如何去面对?《唐山大地震》给了我们隐约的启示,32年以来的灾后情节,腐烂在那些经历灾难的人们的内心,家庭、情感、恐惧等。
任何的呼喊都是苍白的,直面灾难迎接新的人生,当我们什么都逝去的时候活着的人还有希望值得依赖。那就去分享,分享你接下来要面对的人生。
《唐山大地震》
结束语
电影是一面镜子,灾难也是。通过灾难,我们直面人类的脆弱和伟大;通过灾难,看清楚人性的温暖和善良;通过灾难,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那个人是谁;电影是一场梦境,一部电影就是一谈人生课程。灾难,也是一堂课程,这课程让人类付出昂贵的学费,得到的和失去的不等同,这课程留给人们的是思考,高等文明的时代,如何同自然抗争,一个永恒的话题。文明遇到考验,最后能够尚存的恐怕就只能剩下一颗真诚而又勇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