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游戏IP,魔兽的电影之路几经波折,跌跌撞撞,才终于迎来了上映。说起来,游戏强大的影响力与玩家群体本身就是电影最大的束缚,粉丝得罪不起,普通观众也要照顾,所以你问电影如何?坦白讲,特效尚可,故事乏味,对于非游戏玩家而言,剧情散乱又唐突,角色单薄,个性分裂(没错,说的就是你——奥格瑞姆)。
但这个锅实在不该让导演邓肯琼斯来背,魔兽的世界太庞大,跨度之长,人物与线索之多,不断刷新的版本,让情节在衔接上也存在不少BUG,所以如何摘取一个历史截面,适当地切入,既维护游戏原貌,又把故事讲好,是一个难题。
很遗憾,面对这个难题,电影并没能给出好的解决方案。
这一部的故事线发生在“魔兽争霸1”阶段,很多情节来自官方小说《最后的守护者》,魔兽中人气更高的萨尔(宝宝萨不算)、地狱咆哮、阿尔萨斯、伊利丹、玛法里奥等,统统没有戏。
本片最大的问题是在整个对立冲突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真正可以解决麻烦和缕清问题的关键人物。无论是联盟阵营的安度因,还是部落阵营的杜隆坦,或者半兽人加罗娜,在整个过程中都是被动的,他们无力改变双方对立的矛盾,甚至拯救不了身边至亲,所以杜隆坦死老婆,安度因就死儿子,加罗拉还要背个暗杀领袖的黑锅。虽然杜隆坦貌似触碰到了问题的根源,可古尔丹这样的大人物还轮不到他来染指,以命相拼的结果固然引发了兽人阵营对古尔丹权威的质疑,但整个电影的走向依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黑暗和混沌。然而电影终究需要一个交待,所以黑手成了被祭祀的牺牲品,不痛不痒的一刀毙命,即便安度因再如何大义凛然地接受了兽人们的致敬,抱着乌瑞安坦然离去,也掩盖不了他仅仅只是报了私仇,并遭遇失败的现实。
电影的特效重在气势,但CG感严重,与实景融合得并不算好,动作捕捉倒是非常出色,兽人们的表情戏感十足。联盟这边的道具算是还原,但整体缺乏金属质感,看上去花哨又轻飘飘的。估计邓肯琼斯也不是什么真魔兽粉,面上的东西尽力做全,但骨子里的气质却无论如何都继承不来。照理说杜隆坦对抗古尔丹,赌上整个部族的绝望斗争,本来足以营造出悲剧色彩十足的史诗感,但电影就是这么不痛不痒地平铺直叙,麦迪文的黑化毫无铺垫,基本上就属于硬塞。电影于是只能把重点放置在三场重头对战里,这里必须表扬一下,电影把兽人狂暴的压迫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打击感异常出色。特别是丛林遭遇的一场,先是兽人震撼杀出,扑杀人族士兵,接着法师小试牛刀,声光电控场,整场戏并没有盲目做大场景,却在气氛营造与节奏掌握上拿捏得非常之好,倒是符合邓肯琼斯过往小而美的灵气。
然而电影中像这样的高光时刻非常之少,其它稍微让我觉得有趣的,只剩下了野外的鱼人和变羊术。
我甚至觉得,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情绪还不及暴雪做的几分钟游戏CG,来得更充沛更动人。
但是这都没有关系,在第一波的观影人群中,大部分的游戏玩家,以青春的名义走入电影院,他们未必在乎电影的好坏,也不用理会非玩家观众的观感,每一个熟悉的角色和名字,都会引来热情回应。他们看的甚至都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在看电影里面隐约闪现的自己,和自己的青春,他们就是里面的圣骑士,就是兽人战士、法师和萨满。
为了联盟。
为了部落。
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
游戏的玩家日益流失,在移动端游戏的冲击面前几乎无力招架。只剩下情怀和记忆,作为见证,来表达曾经的光荣。这光荣无比宏大,跨越了语言和文化,但于细节处,也有你我一份。
所以,魔兽电影一定会热卖,续集还会一部接着一部继续来,电影好坏或许没有那么重要。你从电影中那一堆挤破了头的中国出品方与出品人,从山呼海啸铺天盖地的营销宣传里,就会知道,情怀除了可以缅怀和纪念,同样可以卖钱。
很多很多钱。
LOK-TAR O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