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是怎樣的導演才能如此精確的抓出小孩的心情、少女的心情、中年的心情、老人的心情。楊德昌一定是個心思細密的人吧,所以蔡琴才會唱那首《給電影人的情書》。
「你們看不到自己的後腦勺,我才拍給你看啊。」大家都說洋洋是片子裡最聰明的人,他的話不多,卻句句引人思考。讓他跟變成植物人的婆婆講話的時候,他說不出來,被媽媽凶也說不出來。卻在婆婆過世的時候將平時寫下的作文念給婆婆聽。「婆婆,我不是沒有話跟你說,只是我覺得我要說的話,你都懂。」
這真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如此一個中產家庭,一扇門裡的每個人身邊的故事串起了這三個小時。如何在這部電影裡得到共鳴?在學校被異性霸凌的童年,暗戀高年級學生努力讓自己跟他有共鳴的日子,用相機表達自己的日子,就像洋洋一樣。優秀的女生輕而易舉就奪走自己一直想要的,女生間微妙的感情兩扇門的距離,和常常因為太敏感就哭到天亮的日子,而我窗台上的植物永遠也開不了花。小學國中的老師盡可能說出所有惡毒的話,罵人不帶髒字不把孩子當孩子。這一切的一切,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童年裡,而正是這一切,讓我們長成各式各樣的大人。
「好不容易睡著了,為什麼白天又要弄醒我呢?」扮演NJ的吳念真在妻子離開後對植物人婆婆說到。工作的無奈,感情的無奈,在他離開台北在東京與初戀重逢,他試著去再過一次年輕的日子,將家裡的、工作的事情都拋到身後。可轉身與不轉身之間,只要是用過心的感情都會受傷。最終生活還是要繼續,這個道理我們都懂。NJ回到了台北的家,找不到自己的杯子。直到妻子的歸來,NJ跟妻子的坦白,生活才會回到正軌。
「最後我發現,如果生活重來一邊,好像也沒有什麼必要。」
看這部電影,我就像一個旁觀者,看著他們身上的故事,而我也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
好的電影,讓我們在角色身上看到自己。
(另外還發現,原來台北的門鈴都是這樣奇怪的鳥叫,還以為只有我家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