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暗地妖娆
也许很难想像,一个经常进监狱的黑人,居然能在一天之内得到一份周薪逾两千美元的工作,且吃住全包,从此在别墅里用上了声控浴室。这不是编剧虚构出来的故事,却是真实发生过的,后来,这段人人喜闻乐见的“传说”就改成了电影《触不可及》。
你会以为这大抵又是“幸运儿”傍上大款最终走向暴富之路的老段子,实际却是在“喜剧”这层皮下边包裹着的一个永恒的核心——缺失之痛。也就是告诉你,钱并非万能,“穷有穷开心,富有富伤心”的道理,构成了诸多“触不可及”的梦与想。
对于片中的成功富豪作家菲利普来说,逝去的爱妻已触不可及,意外事故还让他把健全的身体搭进去了,从此被迫呆在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圈”,高位瘫痪让他过上了普通人口中的“土豪生活”。但是他的缺失显而易见,甚至为此酿积的痛苦已化作对自己的怨气,为了找点儿什么来惩罚自己,他选择犯罪履历丰富的黑人大老粗来做他的护理员。
而戴尔“触不可及”的东西,可能是多数平民都有的向往,那便是——幸福安稳的生活。这就需要他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以及让前妻和儿子能够在治安稳定的社区安顿下来。而戴尔这些简单正常的诉求,却撞上了命运的冰山——他的父亲。作为一名永远只能在监狱里见到父亲的“下等人”,戴尔被周围乃至前妻视作体内天然流淌着犯罪血液,人们坚信他最终的归宿也只能是监狱。孰料老天爷却对他另有安排,因为他急于得到被拒绝给予工作的三个签名,于是大大咧咧地闯进了菲利普的招聘现场,结果令对方“一见钟情”。
说起来,这本该是个“水火不容”的组合,也就是彼此的忍耐上限可能撑不过半个钟头的那种搭档,未曾想二人却意外地和拍。因为菲利普需要的对原本生活的“破坏”欲,只有戴尔那样的莽撞人儿能够给予。
于是,里头让我特别钟情的几个片段来了,菲利普让戴尔爱上了歌剧,戴尔替菲利普砸东西泄愤;戴尔让菲利普再度享受空高滑翔的快感,菲利普则想办法让戴尔的“艺术作品”卖出了高价......就这样,一个动人的、暖心的,力求打破“歧视”滤镜的电影诞生了,靠的是不可复制的精巧细节。
还得特别提一提关乎《触不可及》的选角,扮演黑人护理员戴尔的凯文.哈特,几乎是专为此片量身定做的演员,他原本就是在费城贫民区长大的孩子,瘾君子父亲也是监狱常客,母亲独自将他和哥哥抚养长大。毫无疑问,作为经常在自己的脱口秀上拿种族歧视现象当笑话讲的凯文,应该是太懂太懂片中的“戴尔们”过的苦日子。更戏剧性的是,片子上映两年后,也就是他已经成为推特粉丝数量最多的富豪明星的时候,却因车祸被撞伤了背部,也终于体验了一把片中菲利普的那种“缺失感”。
看着电影里的戴尔与菲利普,两道原本不可能交集的生命光束在不停撞碰、绽出火花,乃至放飞自我。蓦地想明白了一件事——要触碰“触不可及”之物,得先放下成见,去了解、去理解,从而去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