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端于漫画的美国超级英雄与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身怀通天彻地的异能,肩负匡扶正义的使命,本着哪有不平哪有我的高度觉悟,为世界和平社会进步作出突出贡献。但尴尬的是,当今的银幕上,西洋英雄们或单打独斗或成群结队地肆虐世界、狂吸票房时,我们这厢却越发难觅侠客踪影,当年衣襟晚照的豪情与大开大合的气势更是淡成了往日传说。
究其原因,其实不难发现,历史并不悠长的超级英雄故事无论在漫画中还是在银幕上都是围绕现实生活而来,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二战,七十年代的越战,八十年代的冷战等现实题材在漫画中都有所体现,蜘蛛侠之类的屌丝英雄则总是为了泡妞、升学、找工作而烦恼。这无疑拉近了读者、观众与超级英雄之间的距离,亲切感油然而生,自然会对故事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而一提到侠客,言必称古代,似乎只有宽衣博带的衣袂飘空和宝剑长刀的铮铮交鸣才能激起侠客豪情。“当代”这个词汇,在武侠中几乎完全缺席。与时俱进的,只剩下日益眼花缭乱的拍摄技术。
当然,当代元素的缺席并不能完全归罪与国内电影创作者们,毕竟牵涉到武侠,就肯定有罪恶,有黑暗,这恰是当下电影审查体制所禁止的。那好,还是回古代吧!所以,我们基本上看不到现代题材的国产超级英雄元素。
可是,依然有人在努力探索以我们熟悉的话语表达我们自己的超级英雄情结。比如2010年的一部动画短片《红领巾侠》。
《红领巾侠》从2010年10月份在网上流传开来。这部动画短片是由中国传媒大学07级动画系七位在读大学生联合创作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分41秒,但就像是一篇精致的微型小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背景有高潮有悬念有特色,毫不逊色于一部冗长的电影大片。更重要的是,它以精致的细节集结了一代人的情感,以跌宕的故事表现了这代人内心潜藏的反抗意识。
敢于反抗压制,是为侠,是为超级英雄。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特殊记忆。作为与制作者们同时代的人,我也很难说清对红领巾抱有怎样的情愫,既有骄傲,又有畏惧,既有喜欢,又有厌恶。而恰恰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能激起同一代人的共鸣。《红领巾侠》正是建立在这种共鸣之上,“红领巾”代表学生的身份,代表学生没有话语权的体制,而“侠”所对应的却是突破体制、我行我素,两种看似矛盾的事物结合起来,表面上看是个全新的绝妙创意,但骨子里还是学生对抗老师对抗学校的老调子,跟“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的改编儿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红领巾侠》情节上的精彩之处在于虚拟和现实的交织。制作者们对分镜头的运用很精彩,一开始是月黑风高夜,暗夜骑士般的红领巾侠铲除罪恶,激烈深沉的电子乐器渲染出阴暗却快意的气氛,让人以为这是一部关于超级英雄的动画。如果故事就沿着这条线下去,那就真的沦为山寨西方超级英雄漫画的作品了。故事的转折就此开始。
随着“砰”的一声,画面一转回到现实,原来课堂上的学生沉浸在漫画之中。看到这里不禁让人莞尔,做过学生的人,谁上课没看过课外书!谁看课外书没被老师抓住过!这时分镜头继续发挥作用,放学后傍晚的平静,继而老师与学生开始争斗,凌厉快捷的动作镜头和复又响起的电子乐声打破平静,将人又从现实拉入幻想。但动作戏戛然而止,学生拉回思绪,剑拔弩张的气氛突然被压抑下来。动画从幻想到现实,从现实到幻想,又从幻想到现实,来来回回间吊足观众的胃口。
然而似乎摆在面前的只剩下冷酷的现实。“红领巾”低头走在阳光昏黄的马路上,一股无力感油然而生,在与体制的对抗中,个体总是败下阵来。
等等!
就在动画的结尾,红领巾上鲜艳的红又侠客的披风般飞扬起来!
制作者们的故意留白将动画的质量又提升上了一个档次。对于这个开放式的结尾,不同的人有不同解读,有人说那是学生的血,因为红灯亮起暗示学生遭遇了车祸;而我却更愿意认为,那一抹鲜红意味着学生真的是红领巾侠的化身。
曾几何时,我将红领巾系到一把玩具刀的刀把上,挥舞间红绫翻飞,似斩得恶人千点血。那是最富想象力的年纪,却也是开始接受体制的年纪。这样一部动画片,无比契合地勾起了当年心中的超级英雄梦,岂能让那少年倒在车轮下?于是我脑补出少年随后的身影,高高地站在院墙上,眼镜的光芒遮住了眼神,但胸前的红领巾却迎风飞扬起来,恰似遥远国度那位暗夜骑士的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