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将这几个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词相提并论,定有不少读者心存疑窦,其实只要我提供一个关键词,大家马上就会“名其妙”。是的,金基德!《鳄鱼》是其导演处女作,《丰山犬》是他的剧本,而《丰》片导演全宰洪和《义兄弟》导演张熏一样,都出自“金基德师门”,他们不仅是金氏一手栽培出的正根儿弟子,也是韩国电影圈公认的新生代力量。金基德-全宰洪-张熏,鳄鱼-丰山犬-义兄弟,继承与突破,亲密与纷争,纠结在电影内外。三部电影,三个男人,不断引发韩影江湖传闻,同时也留下N段传奇。这其中,今年6月上映的《丰山犬》既可以看作是金氏族谱精神的连接点,也可以成为考察他们扯不断理还乱的亲疏关系之突破口。
《丰山犬》跟《鳄鱼》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名字也如出一辙,既是含有某种隐喻象征的动物,也是片中沉默男主人公的代称。丰山,朝鲜犬类的特有品种,以奔跑速度快、勇猛敏捷著称。平日性格温顺,遇敌则彰显不凡,凶猛过人。片中叫“丰山”的男子便是这样一个深藏不露的猛人,他的速度、他的身手,都令人叹为观止。他更像十五年前捞尸人“鳄鱼”的升级版,拥有特殊本领,从事特殊行业,但其自我放逐的生存状态和遭遇猝不及防、生死相许的“悲剧爱情”依然是金氏人物难以逃避的命运延续。
由金基德编剧的《丰山犬》一如既往地故事独特,寓意深沉。身份不明、沉默孤独的丰山(尹继相)从事的是真正的生死速递,从首尔到平壤,这段世界上最近也是最远的距离,他只要三小时。当笑话一样听的韩国中情局官员看到他如约快递回女子“仁玉”(金圭丽)后,惊得目瞪口呆。他们决定或者充分利用或者完全消灭他!当然这要取决于他究竟属于“哪一边”。而与此同时,朝鲜的特工也盯上了他……到底南边还是北边?丰山不停地被追问、撕扯、、碎裂。
除了与《鳄鱼》显而易见的渊源外,这部以南北韩为背景的新作跟去年票房大火的《义兄弟》也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两片探讨的都是有关“血缘、信仰、背叛,个人、集团、 的复杂严肃话题,呈现的也各有技巧,明星、动作、复仇、悲情,商业因子的巧妙调动,柔和化解了主题的深邃与悲悯。《义》片的高票房自不待言,即使投资只有区区2亿韩币(约120万人民币)的《丰山犬》,也赚了个钵满盆翻。上映第一天便赢回了制作费,两周后观影人数更是突破了50万!金基德终于借弟子之手,与大众审美修好,并在电影圈因“为师有道”而声名大振。
玄虚的故事,神秘、极致的人物和跳离俗世的男女彼此依偎但悲凉的宿命,都与金基德电影的调调十分神似。甚至导演全宰洪一出道就被冠以“金基德二世”的称号,而他也确实由内及外地继承了很多金基德精神,包括多快好省地制片方式。但在对脚本的发挥上,在视觉氛围与语言运用上,全导演放弃了师傅金基德不近人情的狠,也没有让剧情走向散发着狂气的极端,因此该片将金氏精神呈现得温婉传统,也更加符合大众通俗审美倾向。导演通过强化剧本的动作性并浓化剧情(melo)味道,成功营造出了“爱比生命更紧要”的悲情感,无论是对有缘无分的爱情感慨,还是针对人为割裂的国族悲痛现状的抒发,都让人不自觉地感性情愫大发。,被浓厚的感伤氛围包裹的观众,再不愿去追究剧情中那些寓言式的不合常规的设定,甚至潜意识里还想要将之合法认同。金基德式的思维与情绪也终于在普通影迷当中尘埃落定。
除了动作、爱情等显而易见的商业元素外,《丰山犬》对大众化叙事情绪的妥协还体现在精心设计的节奏上。可以看出这是部严格计算情绪段落(15、30、45、60分钟)剪辑而成的电影,尤其是第一个该发力的15分钟兴奋点和观众的集中力已经有所下降的1小时节点最为鲜明。于是有了主人公第一次穿越死亡线的过程展示和拷问韩国情报人员的残忍黑色幽默设定(韩国特工被赤条条地被吊在朝鲜伟大领袖的巨幅画像前,象征坦白从宽)。前者集中展现了丰山的男性美与强悍,后者则为严肃的主题融入了冷幽默,节奏的起伏为这部荒诞的民族寓言有效调解了气氛,电影既不再执着于一意孤行的金大师风范,也没有沦落入商业的俗窠。
据说金基德在看了《丰山犬》后表示,该片剧情的设定够狠(具有冲击性),但是视觉展示并不狠。就此,全宰洪导演解释说,“用想象可以感受到很多,而不一定要借助画面完全展现”。这部由“金基德制片公司”出品的《丰山犬》,承袭了金基德精神,但改装了表达途径,也顺利成了第二部盈利的金氏集团作品(第一部是张勋执导的《电影即电影》)。
突破口:金基德师团
《丰山犬》,因金基德罹患忧郁症和师徒关系障碍而让研究金基德和关心金基德作品的人等得望眼欲穿,上映后更因金基德指责同档大片(如张熏的《高地战》)大举侵占银幕,从而令小制作立足维艰的公开言论而引发电影圈的口舌之战,同门相搏的真实戏剧性似乎比电影更具眼球效应,一时间圈内圈外众说纷纭。以“多快好省”著称的金基德从08年开始暂停下了个人的电影创作,转而大力扶持弟子。这位没上过学(小学毕业),没混过忠武路(没有按部就班地从导演组小弟做起)的体制外名人,因特立独行不断引发争议,此次也毫不例外。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透过新作《阿里郎》金基德将和弟子张熏的矛盾公之于众,但不可否认两者间曾经有过亲密的师徒之谊。成功的处女作《电影即电影》(金基德剧本)是张熏叩开商业片大门的金钥匙,而“商业趣味”正是离间师徒情感的主因所在。虽然张熏依然称金基德为恩师,但两人的关系“仿佛有了裂纹的玻璃杯”(张熏语),无论内外都可以看到累累伤痕。在商业电影领域走得风生水起的张熏,背叛了金基德电影审美初衷的同时,也证明并点燃了金基德师团的电影素质与爆发力。张熏之后,执导《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的张哲秀和以小赢大的《丰山犬》导演全宰洪,都因独特气质而备受电影界瞩目。金基德师团正以梯队姿态慢慢侵蚀或说补给着忠武路血液,再加上最近交出作品的《再见男孩》导演卢宏振(音译)和《螳螂》导演文诗贤(音译,女),金基德在培养忠武路新人的作为上,终于赢得了褒大过贬的口碑。
金基德弟子曾因“师出有名”(商业片敌人)而备受忠武路冷遇,任谁也不相信秉承金基德教诲的弟子能搞出商业调子来。但“节约高效”的现场美德和“独特秉异”的电影趣味使得不断困扰于“观众口味喜新厌旧”而商业导演“千篇一律公式化难以为继”矛盾中的制片人们决定对“花不了多少钱”的金氏弟子 “网开一面”。结果证明这些“铤而走险”变通求新的制片人选择是正确的,经过金基德现场训练的电影弟子们,被金基德编为“突击队员”的这些人才,不仅拥有独特的思考方式,能在有限的条件里痛快地完成作业,还扬其长、避其短地制造出了新金式电影,从而使得韩国电影路子更宽,甚至被捧为“忠武路的希望”所在。(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