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热爱收藏碟片的影迷一定不会对一个名叫“标准收藏”的公司感到陌生,也就是影迷口中所说的CC。CC对于电影界的品牌效应可以说不亚于那些著名的名牌汽车、名牌服装、名牌化妆品等等。自1984年成立以来,CC一直致力于收录那些可看作是艺术品的经典电影,对老电影进行修复、收录珍贵花絮和访谈、发行DVD和蓝光碟。只要影迷一看见一个造型独特的“C”的logo——顶端从右上角下笔,然后在最底下结束——就知道这意味着经典,意味着质量。甚至对于电影自身来说,能被CC选中收录,都成了莫大的荣幸。
而让CC能够成为碟片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品牌的重大因素,就在于其封面设计。因为封面设计是影迷在第一时间就能看见的第一印象。CC以其独具魅力的创意设计征服了影迷的心,每款封面设计都尽力别出心裁,以求能表达出电影本身的那种魅力和美,这使得CC设计的封面在众多电影海报中可谓独树一帜。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对海报的设计越来越不上心,传统的手绘海报在今天几乎看不见了,有的只是把明星那张大大的脸放在海报上以吸引观众去看,这种海报设计庸俗可笑,乏善可陈,没有任何诚意,比如下面这两张。
这张海报除了小李的脸占据大范围面积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海报真是和电影一样渣。
而CC的封面设计则不同,充满了诚意和创意。比如CC会故意设计黑白的封面,以保留电影本身的黑白菲林感以及古色古香的韵味,例如下面这张。
又或者,CC会选择电影中一个经典的瞬间,将其作为封面,达到比电影原始海报更强烈、更震撼的效果,例如下面这张。
CC还会在画面构图、字体设计上下足功夫,所以封面设计得总是很有创意,比如下面这张。
但CC的封面也不是每张都完美,也有不少因为基本上照搬电影原来的海报没有创意而被饱受诟病。下面四张就是典型的CC偷懒的证据。
但总的来说,CC对于每张封面的设计都是一丝不苟的,即便是照搬原版的海报,也是因为原版海报本来就已经是影迷印象中不可磨灭的经典了,而且在此基础上,CC也会添加修改,以便更接近电影本身的气质。而且由于CC已经产生了一种品牌效应,就算是把原版海报原封不动搬过来,只是在左上角加了一个“C”的logo,看上去也瞬间比原来高端多了。接下来我就为大家列出我个人心目中最喜欢的十款CC封面,并阐述每款封面好在哪儿,我又因何而喜欢。
No.1 最后安全
导演:弗雷德·C·纽梅耶 & 山姆·泰勒
年份:1923
CC编号:662
CC选择了影片中这一惊险一幕实在是明智之举。这个画面已经成为了能够代表电影文化的经典。在东方有成龙用《A计划》做出同样的动作以表敬意,在西方也有马丁·斯科塞斯拍摄《雨果》来传达出对这种默片中充满能量的画面的崇拜。CC巧妙地把片名印在了钟上,把明星哈罗德·劳埃德的名字印在了高楼的招牌上,初看第一反应是这是电影中经典的惊险一幕,而仔细看才发现封面上该有的名字都隐匿地出现了。这张封面直观地传达出了这部电影给人的印象和震撼,所以是我个人最喜欢的CC封面。
No.2 七武士
导演:黑泽明
年份:1954
CC编号:2
影片中的那面旗子已成为电影界的经典符号,中央位置的三角代表了这伙人中的绝对领袖勘兵卫,上面的六个圆圈代表了由勘兵卫率领的其他六位武士,下方的“田”字则代表了广大的村民。这一画面以直观的方式表现了电影中的内容和阶级关系:处于底层的村民为了生存而投靠武士的帮助,而这两个阶级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全靠领袖勘兵卫能够联系在一起,因为他身上具有那种早已被人遗忘的优秀品质使得他成为这一关键角色,他强调只有靠团结才能渡过这次劫难,所以通过他的作用,使得武士和农民这两个不同的阶级联系在了一起,共同合作抵御山贼。这一抽象却又直观的画面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片中人物的信仰。CC选择这一符号作为封面是因为,表面上你没有看到任何电影中的画面,而实际上,你已经看到了全片。
No.3 寻子遇仙记
导演:查理·卓别林
年份:1921
CC编号:799
卓别林曾经说过:“给我一座公园、一个美女和一个警察,我就能拍部电影。”CC为《寻子遇仙记》设计的这款封面则完美地传达了卓别林拍这部电影所依靠的所有简单元素:流浪汉、孤儿、警察和一堵墙。卓别林就用这么简单的设定和环境营造出了一大堆令人捧腹的笑料,这是这部电影的简单美。卓别林的电影总是放眼于穷人的生活,营造出了像狄更斯小说中的背景环境,这点也在这款简单的封面中显露无遗。
No.4 水中刀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年份:1962
CC编号:215
正如片名“水中刀”所达到的心理效果一样,这款极简主义海报用简单的几个画面就融合了刀、船、情欲这些元素。刀的形状构成船的轮廓,画面中还有亲吻的一男一女,电影中的基本元素得以体现,惊悚感也自然而然地得以流出。
No.5 M就是凶手
导演:弗里茨·朗
年份:1931
CC编号:30
这款封面直接将电影内容与片名“M”联系在了一起,真正做到了以点带面,通过电影中一个经典的画面一下子就带出了片名“M”,并以此象征了整部电影。M就是凶手,凶手就是M。M是愤怒的受害者给弱者贴上的标签,默默地隐藏在弱者的身后,无论怎样努力也都抹去不了。
No.6 大独裁者
导演:查理·卓别林
年份:1940
CC编号:565
你如果从来没看过《大独裁者》这部电影,完全不知道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你就算对着这张封面看一天,你也不知道它好在哪儿,但只要你对这部电影的内容有少许了解,就会一目了然了。片中卓别林一人分饰两角,分别是善良淳朴的流浪汉,和凶狠自大的希特勒。这张封面正过来看,帽子和小胡子组合成了流浪汉的形象,而一旦反过来看,发型和小胡子就组合成了希特勒。而且封面上的字样也有反过来写,以便反过来也能构成一张完整的封面。历史上卓别林和希特勒的生日只相差四天,两人的悲惨穷苦童年有不少相似处,而且两人都酷爱电影,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热爱和兴趣。希特勒自己本就是卓别林的影迷,留小胡子是有受到他电影的影响,而卓别林则恰好利用这一点在电影中亲自饰演并讽刺希特勒。这款封面传达的讯息正是卓别林通过《大独裁者》想要传达的:人的经历往往会是相似的,选择成为流浪汉还是独裁者,其实只在一念之差。在这一念之差中你选择了善,你便成为了卓别林,你选择了恶,你便成为了希特勒。
No.7 独行杀手
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年份:1967
CC编号:306
怎么会有这么帅的海报!!!因为有这么帅的电影。怎么会有这么帅的电影!!!因为有这么帅的男人。怎么会有这么帅的男人!!!因为有这么帅的动作。怎么会有这么帅的动作!!!因为有这么风格化的导演。整部电影里阿兰·德龙最帅的一个瞬间——对着镜子扶帽子——真是让人帅的不行不行了!我一个男的都觉得要被俘获了!一看到这张封面,立马整部电影就想起来了啊有木有!!!
No.8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
导演:大岛渚
年份:1983
CC编号:535
一提起《战场上的快乐圣诞》,你第一时间想起的是什么?是配乐!我造!但除了配乐第一时间想起什么!当然是大卫·鲍伊吻坂本龙一的这一下!!!这一吻,他知道意味着必死无疑。这一吻,他明明心里感动万分,却还要竭尽全力去拒绝他。这一吻,对于他们二人而言,就是永别。曾经因为自己的懦弱而没有去救弟弟,而这一次,他选择鼓起勇气赎罪,坚定地站起身来,朝他走去吻过去。那一刻他仿佛得到了升华,洗清了自己的罪孽。大岛渚的这部大师级作品也被诺兰选为自己最喜欢的十部CC电影之一。每当看见这张封面,便自行脑补配乐,心里已是哭成泪人。
No.9 扒手
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年份:1959
CC编号:314
罗伯特·布列松的导演风格是极简主义,这张海报也是极简主义。真是画面如其名,电影叫扒手,封面也就真的是一个扒手在偷别人的钱包,真的是literally在pick人家的pocket。封面一目了然,把我们带入扒手的世界,正如影片中的主角一样。
No.10 追随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年份:1998
CC编号:638
对于那些认为诺兰是个只会拍商业片的匠人的言论,《追随》被CC收录的事实是一个可以用来反驳他们的极好案例。在这部4:3比例的黑白长片处女作中,诺兰已经娴熟地运用了日后令他独霸江湖的招牌性绝招——非线性叙事。所以这款封面也运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概念,将画面一分为二并颠倒排列在一起,将导演字样“FOLLOWING A FILM BY CHRISTOPHER NOLAN”也移了位,营造一种看不着头摸不着尾的错觉。不过笔者也确实认为诺兰近几年的电影好像有点走偏了,没错,我说的就是《黑暗骑士崛起》和《星际穿越》这两部,越来越往场面大、矫情、充噱头的方向走,而不是最初那种以故事本身的悬念和叙事手法的新颖取胜。诺兰什么时候能别拍大片了,再为影迷拍一部像《追随》《致命魔术》这样的电影得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