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底《九》传出开机消息开始,我就对这样一部“歌舞巨制”充满了期待。说实话,谁能不期待呢?还是要举出那一组烂俗的数据:集结了手握7座小金人的强大卡司,剧组主创人员共提名奥斯卡40次(算上本届则达到了44次),获奖19座,安东尼明格拉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剧本……8000万美刀的投资,对于一部歌舞片来说,确实足够奢侈。当韦恩斯坦信心满满地在81届奥斯卡颁奖派对上就开始盘算来年《九》来年将拿多少小金人时,绝对不会料想到今天这么个杯具下场——票房徘徊在2000万左右,本届奥斯卡仅提名4项,影评人集体的口诛笔伐等等。讽刺的是,影片开场,有记者恰好问到Guido自己的上部影片会…flop,我想,导演罗伯特马歇尔和片中一众大牌们才应该好好反思反思,自己的影片为何会flop得这么厉害了吧?
翻拍之殇
提到《八部半》,全世界的影评人和影迷们都会翘首膜拜。当韦恩斯坦自作聪明地抬出费里尼为《九》保驾,以歌舞形式为《九》护航时,一定没想到正是歌舞元素分离了原作的精髓。影片中众大牌的歌技舞技固然过关,但本片的歌舞却是无法媲美《芝加哥》的。《芝加哥》中每首歌曲都是影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角色内心情感的一次宣泄。可以说,没有歌舞元素故事就不会进展的那么顺利,人物内心变化也不会反映得那么强烈。而《九》中的歌舞元素是硬生生加入的,也许会和人物角色沾上那么点关系,但长篇累牍地炫出歌舞,就使人心生反感了。
个人认为片中最能展现人物内心的歌曲,是Marion Cotillard饰演的角色妻子Luisa演唱的Take It All。在这首歌中,Luisa歇斯底里地大吼大叫,一件一件脱去自己的衣服(同时也剥去了自己长久以来温顺贤良的外表),幻想着自己当众背叛丈夫Guido,这是她内心情感的发泄,也使观众的情绪达到了极点(本首歌曲也提了奥斯卡,这当然比选择Kate Hudson唱的Cinema Italino要明智许多)。
除去这一首歌曲外,影片中的其它歌曲都犹如鸡肋,尤其是Marion的另一首My Husband Makes Movies,虽然我们在歌曲中可以感受到她对Guido的爱(更准确的说是爱慕),但4分多钟的曲长,没有激烈的舞蹈,歌曲又那么哀婉道来,这着实是在考验观众的承受底线。至于其他角色的歌曲,所展现的人物性格过于单一,比如Penelope Cruz唱的A Call From The Vatican ,似乎就为了展现她的性感。
Fergie唱的Be Italian,够震撼,也够水准,但似乎只是为了炫出她作为歌手的先天优势,让观众感觉游离在影片之外,不符合一个饱受人们歧视的妓女的性格。
Kate Hudson唱的Cinema Italino更不用说,导演活脱脱导出了一部音乐MV,与影片完全不搭。
值得一提的还有Daniel Day-Lewis ,声线够饱满,唱得也很有感觉,但在Guido's Song中,有一段他攀爬架子的戏,导演竟自作聪明地将攀爬时架子发出的声音也加了进去!我不禁想对导演说:您是在追求真实吗?歌舞本就不能追求真实,而是应该尽可能地将角色特质放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导演的自作主张,使得观众好不容易和角色建立起来的联系,一下子又被剪断在现实中。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Cinema Italino中Kate Hudson摆动身体时身上的零碎发出的声音,Penelope Cruz从绸缎上滑下时发出的声音……(PS:本人不是杂声控,但这些杂声确实使人深恶痛绝)
诸如此类的瑕疵,影片中还有许多,为了不打扰您的观影兴致,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但影片作为如此豪华的阵容,绝对不是以一般的“烂片”就能概括的。影片中诸大牌集体飚戏,绝对是奥斯卡级别的,下一页我们继续讨论,友情提示:下一页有剧透,请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