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说:
自去年入围First青年电影展以来,这部电影就一直备受期待。
终于,赶在春天的尾巴,这部电影终于在网络上映了。
今天首席影评官发表的是入驻影评人侯晓林的文章—《春潮》。
因为第六代导演娄烨的一部作品,演员郝蕾已然成为万千粉丝的文艺片女神。
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那个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余虹”,如今已为人妻又为人母,在最近的作品《春潮》中,再一次扮演了一位年轻的母亲。
依然是纯粹的文艺片,依然是纠结的内心戏,郝蕾再一次出色地完成这个角色,把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女子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这一次,她一件衣服都没脱,却能让你看到她的一切。
01.上一代的伤痕,无法磨灭
《春潮》讲述的是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姥姥、妈妈,女儿三个人的故事。
姥姥年轻的时候有一段“不光彩”的婚姻经历,对她后来的人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到了暮年再遇到称心如意的“老伴”时,依然难以走出当年的心里阴影,无法面对本是平常的男女之事。
姥姥的角色其实富有深意,代表着青春时期被“约束”与“禁欲”的上一代人。那一代人在“宏大的理想与浪潮中”,吃苦奋斗当先,“儿女情长”统统都被抛在脑后。
当老同学在“情景重现”的“怀旧餐厅”把酒言欢之际,往事一幕幕徐徐升起,仿佛大家的一把年纪都悄然失去,在彼此面前的依然是从前的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但姥姥回到现实的家中,一下子又变了一个人,也许是现实又唤起了伤痛的记忆,也许是心伤始终无法痊愈,让人唏嘘的是,她虽然是受伤的人,却又让自己最亲近的人受伤。
02.下一代的未来,无法预知
电影中的小孙女是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角色,代表着未来的下一代。
她既不知道姥姥曾经经历了怎样刻骨铭心的伤害,也不懂姥姥为什么有如此急躁的性格,她看不到妈妈内心的眼泪,也听不到妈妈内心的声音。
她像班级的同学一样周而复始嘻嘻哈哈,她拥有和同龄人一样天生的简单与快乐,她坐在钢琴上撒欢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闹人的孩子,但在她与长颈鹿相见的时刻,我们仿佛会发现这个孩子似乎也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在玻璃隔断的长颈鹿,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却被玻璃囚禁,即使长长的脖子伸向天空,但沉重的肉身依然四脚触地。
这个角色包含着作者对于未来隐隐的担忧,但既不光明万丈地满怀希望,也不是暗无天日的固守绝望,只有一份无法预知的迷茫与感伤。
03.自已的心结,无法打开
郝蕾饰演的“妈妈”,或许是离作者内心最近的一个角色。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本来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就让她较真、正义又执着,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实又让她不得不低头。
在她的世界里,上级领导是早已向现实力量臣服的“识时务者”,已经没有任何的骨气、操守与尊严。
接触到“正人君子”又和自己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唯一能给予自己些许慰藉的只是那个穷困潦倒的文艺青年……
这或许是很多中国文艺工作者最真实的内心写照,这几乎就是去年《送我上青云》里面姚晨那个角色的翻版,不同的是,这次郝蕾更醇厚,更坚忍,更凝重。
她在父爱的缺失中长大,又在母亲冷漠的嫌弃中坚强,她在自己寻觅温暖与释放的挣扎中,又在努力呵护女儿生活的陪伴中。
她紧紧握住床头的仙人球,默默吞下苦涩的泪水,把所有的心里的压抑与委屈只说给玻璃中自己的影子,然后回归到强大的母亲的角色里,在无人的角落,轻轻地舔舐自己伤口。
这一次,这位曾经一脱成名的文艺片女神,只用她那一张见过岁月与人生的脸,就向我们赤裸裸地展示了片中这位母亲的隐藏起来的一切。
这一切,或许只是万千普通人的一个,也或许是当下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你我他……
这是她的疼痛,也是我们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