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难拍,场面宏大难调度的战争片长镜头更难拍。上次见到精彩长镜头出没的战争片,还是2008年那部《赎罪》,敦克尔刻大撤退海滩一段非凡场景过目难忘。
而《1917》全片就是个(伪)长镜头,电影魔术的拼接水平已经无迹可寻到了令人惊叹的境界。
即便抛开奇巧淫技的摄影手法,电影本身也同样优秀。两个年轻的英国士兵为传递上级一道简单命令,历尽坎坷,冒死穿越未知的前线战场。
最底层普通士兵的经历虽然微不足道,却依旧折射出战争的残酷、悲凉,以及漫天战火也无法遮蔽的点点人性微光!
三处情节让我印象最深刻:
痛失战友的Schofield搭上一辆友军运输车,车厢里其他士兵们谈笑风生,只有Schofield沉默无语。
镜头牵引着我们的目光,投向车外不远处大片的草地,平静而略带忧伤的钢琴声违和的回应着车上谈笑声。我们隐隐感受着Schofield无处倾诉的心痛,脑海中想念的,是刚刚死在他怀里年轻的Blake....
与德军单挑险些送命的Schofield被搭救,女人和婴儿戏剧性的出现,将破烂房屋残骸下的画面调配出全片弥足珍贵的暖意,故事前段灌牛奶的铺垫也在此处得以回应。
战争令人绝望,但总有希望孕育其中!
从这段戏开始,全片画面和剧情越来越呈现超现实的味道....
Schofield逃出追击坠入湍急河流,九死一生的他爬出堆满尸体的河水上岸,眼前小树林里出现一队安静休养中的友军。
士兵中一人独自吟唱着不知名的歌曲,曲调温婉悠扬,回荡在静默的树林中,极度抚慰人心....
为了解背后的拍摄技术,正片看完后,我把这张蓝光碟的拍摄花絮也完整过了一遍。
编导既要保持画面镜头的顺畅连贯、无剪辑感,还要完成复杂多变场景中大信息量的叙事,确实费了不少心血。万向旋转、遥控操作、悬挂运行、摄像师穿演员服参与演出、巧妙的接力棒式机器传递....
摄影机的使用方法被全面开发,制造出完美的沉浸式观影体验,多段小长镜头终于被天衣无缝的,拼合成一幅气息悠长的战争全景图!
影片能获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并拿到最佳摄影小金人,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