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开头,镜头摇晃而迷离,伯恩的记忆在其中撕裂如飞絮,捉摸不定,无迹可寻。那个总在寻找自我的特工伯恩,终于回来了。
不知不觉间,“谍影重重”系列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成为一个有情怀可说的老系列了。记得第三部内地上映的时候,我还刚刚大学毕业不久。如今,已到了不敢轻易提当年的年纪。在这转瞬即逝的时间里,杰森·伯恩和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影响着世界上其他的著名特工和许多的动作片。
如果不算2012年由杰瑞米·雷纳主演的那部“番外篇”《谍影重重4》,今年的这部《谍影重重5》已经让杰森·伯恩的粉丝等待了足足有9年之久。在故事完结之后,在伯恩阔别多年之后,《谍影重重5》来到一个新的起点。
这次的故事没有原著小说作为基础,编剧只好在原本完结的故事里,找一个延续的理由。好比要在一个圆圈之外,找一个看起来合理的突破口,引入另一个圆圈与其重合。这显然是系列第五部想要做的事。不同于007系列与阿汤哥的“谍中谍”系列,杰森·伯恩从来不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的路上,他是个亡命天涯的特工,他的过去与现在,始终都与那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中情局纠缠。
于是,这次的故事与CIA的另一个隐秘计划有关。只是故事来到这里,有点硬要将伯恩扯进来的意思。在前三部的那个“圆圈”里,伯恩已然找回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次为了让人物产生动机,添加了伯恩的父亲这条线索。这个一直在迷失的孩子,找完自己找父亲。其实编剧最后的目的,不过是要他与暗布阴谋的中情局大佬抗争。雅典柏林,冰岛美国,全世界地跑,扳倒一个又一个幕后黑手,揭露一个又一个见不得人的黑幕……伯恩,伯恩,一直奔跑在路上,却不敢言累,因为在他那总是无法安稳的人生里,稍有差池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凭《丹麦女孩》一片拿下2016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瑞典女演员艾丽西亚·维坎德,
迈克尔·法斯宾德现任女友。《谍影重重5》中高智商、高颜值的代表。
从初始到发展,从疑问到对抗,从高潮到结尾,其实我并不太喜欢这个不够聪明的故事。但我太喜欢整部电影的节奏了。台词不多,靠剪辑,靠音乐,即可让无数个时刻紧张到令人窒息。快节奏剪辑,就是“谍影”系列赖以成功的招牌之一。《谍影重重3》曾在2008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提名三项技术大奖: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最佳电影剪辑,并最终一举将三个提名全部变成奖杯。这三个奖并非无足轻重,“最佳剪辑”向来被看作“小最佳影片”奖。因为在颁奖礼上,最重头的“最佳影片”总是最后颁发,而是否获得“最佳剪辑”奖则是热门影片能否最终擒获大奖的重要风向标之一。这两个奖项的最终归属,在大多数年份里都会重合。
而那一年,《谍影重重3》是从经典名片《老无所依》手里,拿下这个奖的。
到了《谍影重重5》,依然延续了前作的优良传统,保持快速凌厉的剪辑风格。无论是几段追逐打斗的大戏,还是黑客入侵的文戏,都紧张得让人目不转睛。常常是一个航拍大景交待环境之后,就是一连串极度快速的、也许时长都不会超过1秒的特写,刺激到根本无法数清伯恩脸上的皱纹。不,应该是无法看清。
譬如在摩托车街头追逐的那场戏中,一个转角,一脚刹车,猛火扑到,逃与躲,生与死,全在电光石火之间,来不及看清,却又已经用视觉语言流畅地完成叙述。这种全程无冷场的节奏,掩盖了故事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堪称“剪辑教科书”,让我这个电视工作者拍案叫绝。
其实很早以前,我并不是太喜欢扮演拍恩的马特·达蒙,因为他没那么帅,演技也没有太过突出。也算是年少成名,年纪轻轻就和好友本·阿弗莱克一起,凭《心灵捕手》拿下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名望在“谍影”系列之后达到高峰,得以跻身《十一罗汉》系列的“巨星俱乐部”,在众多商业片中总能看见他的身影,偶尔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筒下出演《成事在人》这样的文艺佳作,捞个奥斯卡提名。在去年的那部《火星救援》中,他将一出独角戏演得活色生香。我终于不再那么讨厌他了。
也许,杰森·伯恩不像詹姆斯·邦德那么风流倜傥,也没有伊森·亨特飞天遁地的团队作战本领,他那么平常的外表下,是一个人的单枪匹马闯天涯,是面对神秘庞大势力的毫不示弱,是小人物为生存权利抗争的无尽之路。对啊,这就是没那么帅的杰森·伯恩和马特·达蒙,抛去特工的身份,他可能就是你,就是我,是我们那个一直需要往前走的人生。
P.S. 这片还真应该看2D,比看3D舒服多了。影片音乐由配乐大师约翰·鲍威尔负责,电影主题曲《Extreme Ways》(无尽之路),好听极了。看完电影,歌曲随着字幕一起出来,有种回味无穷的爽快。
微信公众号:dongguazaibie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