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海岸,渔船,浪花,叔叔双手揣在口袋里,问侄子:如果非要带一个人登上无人岛,你打算带上我还是带上你爸爸?
我爸爸!
童言无忌。
当叔叔的不甘心,努力为自己拉票。侄子还是坚持最初的答案,奔跑着,躲在开船的父亲腿边。
爸爸!爸爸!我带我爸爸!
一个镜头,一段对话,一张动态的明信片,一对普通的叔侄,那是海边的曼彻斯特,由这个家庭的一次出海,拉开电影的序幕。故事里的时钟,启动。
渔船驶向海岸线,预示着该回家了,这也是故事的开端,而迎接主角的,却是家破人亡。故事里的时钟,开始乱了方寸。
传统的时间线被打破,没有诸如“一年后”或是“Later”这样的预告性提示。男主角Lee,就以最糟糕的状态,再次出现在观众的视线里:他成了一个坏脾气的修理工。时间线的更迭,人物性格的突变,观众甚至猜不出眼前的修理工,还是不是电影开头时,渔船上那个傲娇无比的叔叔。
看看!文艺质感的剧情片,也是可以制造出悬疑气氛的。男主角怎么了?电影开始带着观众寻找答案。之后,导演相当任性地,开始在不提供任何明显提示的前提下,在重要情节点的地方强行插叙加倒叙,男主角在两条时间线中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一步步撩拨观众的好奇心。
他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健全的人格。发生什么了?导演没有在第一时间给出答案,而是将一个重要人物的命运,做了个了解:男主角患有疾病的哥哥去世了。这个突发事件,像是炸开了记忆的闸口,所有的情绪,在短时间里倾泻而出,始料未及。而这个千穿百孔的家庭,也因此要重新面对过去,建立全新的关系网络。生活轨迹被迫改变的路上,任何人,看似只有一个选择,却又是明显在作茧自缚。
说起男主角Lee的哥哥,他得的这个病,也是清奇得好像偏偏就是要跟这家人过不去:诊断结束,获得确诊,人非死不可,也就能活五到十年的时间。那好,等死吧。等死是个过程, 可死本身只是一个结果,是猝不及防、突然发生的。即便无数次被医生告知“做好思想准备吧”,又如何,听到“人死了”的那一刻,震惊和悲伤也并不会减少一点。于是宣布病情的那天,和死亡得那天双线并行了,这个注定的结果,将两条时间线交织在一起。而这个难搞的疾病,在一开始就映射了男主角的处境:他在等待着一个类似于死亡的审判,他永远地停留在了等待审判的空间里,对他来说,时间静止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男主角为什么会这样自暴自弃?
男主角糟糕的现状是因为哥哥的病情吗?不是。电影的后半段终于给予了解释:男主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至亲的家人——他的三个孩子,而之后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他。孩子没了,妻子变成了别人的妻子,两条时间线中,男主的境况天差地别, 很难想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一个男人的内心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死了算了吧!回忆的那条时间线里,事情刚刚发生之后,男主曾经想过自杀,那只是一念之间,却成了自杀未遂,继续苟活。真是窝囊!当下的那条时间线里,妻子打来电话,说要参加男主哥哥的葬礼,ps:还要带着现任丈夫一起来。早知有今天,当初还不如一死了之。这也是只是一念之间,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生不如死。
生活一团糟了,怎么办?把戏剧性的情节生活化,是导演贯穿全篇的处理方法,就算一开始看不出来,看到这里也应该明白了。哦!导演要讲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人。哦!有一种电影,主角不是浮夸的特技,不是风骚的结构,不是开脑洞的情节,主角真的是主角本身。看懂了这一点,就不由得一声惊叹:我的天,导演胆子好大!
之后,剧情不慌不忙地展开,男主开始和进入青春期、自己问题也一大堆的侄子重建关系。他们之间少了那份电影开篇时在渔船上的默契,两个人尴尬的瞬间,竟然是苦逼生活中少得可怜的笑点(别的观众笑了没有我不知道反正我笑了)。
男主死去的哥哥,那可是男主侄子的亲爹,亲爹死了,儿子反应不大,乐队该排练还排练,该惦记着和姑娘啪啪啪那也不能耽误。这种没心没肺的日子过了一阵子,孩子丧父的悲伤还是突然间爆发了出来。无所适从的叔叔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侄子,选择了默默陪伴在一旁,两人相对无语。尴尬中,迷之温暖,但还远远不够治愈。男主和前妻在海边的曼彻斯特偶遇,出乎意料地,前妻情感爆发,懊恼、悔恨还有爱,复杂的各种情绪一时间喷涌而出,惊了男主一脸。男主懵!落荒而逃。尴尬中,迷之温暖,仍然远远不够治愈。当然如此,侄子也好,前妻也好,时过境迁,虽然无法忘记,却已经原谅,原谅了别人,更是原谅了自己(男主侄子甚至原谅了曾经酗酒成性抛夫弃子的母亲)。命运的时钟往前,往前,一刻也没有停歇。可在男主的世界里,命运的时钟在悲剧发生的那一天已经停摆,始终未能重新启动。
男主和其他人,在同一个故事里,却是在不同的世界里,这种割裂感,被导演处理得很好。手法之任性,的确是在考验观众的智商,但却很适合这个故事:男主两个时间线中的状态,就是最好的识别标志。一条时间线中,生活轨迹清晰可见,另一条时间线中,生活轨迹混沌而错乱。这或许就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差别吧。
故事总有个结局,就像问题需要得到解决,而这个故事中的男主却很坦诚地告诉所有人,对不住了,我还没能力搞定这些事情,请让我先静一静。闹不闹心?挺闹心的。可不然他该怎么办?在这个忧伤的男人心里,时间是相对于别人静止的啊!对他来说,这才是天大的事吧。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讲述了在一个普通却不典型的美国家庭里发生的事,把美国人家庭观念的核心表现得很准确。美国人并不刻意强调血浓于水这件事,他们很坦诚地承认,家人是最大的压力来源,也是精神负担。可当重大灾难发生时,照顾家人,却也成为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这种不可推卸,是来自于内心世界的情感羁绊,高于一切,逃避它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这部电影中很多细节里都暗示了这一点,是一种难以被察觉的人性之美。
另外,不得不点赞的是,从男人的角度讲述男人的故事,这并不简单。如何放下身段,放弃尊严,还要做到从容不迫就很难,就要坦诚,就要放下身段。近期,国产电影中直男癌已是病入膏肓,屡屡扩散全片,蛋都要碎了还得装天下第一,然而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都是一旁爱他的人给他“擦屁股”,收拾残局,算什么一条好汉。男人的脆弱可以是极致的,阶段性的懦夫也可以是值得被同情的。宁愿要《海边的曼彻斯特》里自暴自弃的Lee,也不能再多一个打着实现年轻时梦想的旗号,在电影里玩命假装励志的伪君子了。
胸前小绿佛。